114 慈善與影響力(1 / 2)

在《流浪地球》票房方麵不斷雄起,已經超越了《鋼鐵超人》的情況下。

張岩之前豪言要捐獻出《流浪地球》的全部個人收益用於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承諾也再一次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龍國乃至全世界的各大慈善基金會、代理公司和相關部門都找上了張岩。

根據權威機構的預測,張岩這部《流浪地球》的最終票房會在0億美元朝上,換算龍國貨幣那就是16億還要多了。

而張岩至少能夠分得一半以上的票房收益。

這麼一大筆錢,無論是什麼人看到都會眼饞。

因此這幾通過各種方式來聯係張岩的人簡直是趨之若鶩,老爹那邊的房子許多人知道地址,樓下早已經是門庭若市了。

而張岩卻不準備把這些錢交給什麼信托機構或者福利基金會。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大部分基金會和福利機構其實都是些雁過拔毛的角色,甚至連紅會都有不少這樣的人。

張岩的想法是,如同前世的邵逸夫先生一樣,通過與官方合作的方式來推動龍國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

邵逸夫是前世龍國港島著名的影視投資人,是邵氏影城和VB的創建者。

可以前世在龍國文化領域方麵的舉足輕重的港片與港劇就是邵逸夫先生帶的頭。

然而當大部分提起邵逸夫的時候,想到的卻不是他的電影與電視劇,而是“逸夫樓”。

自1985年以來,他通過邵逸夫基金,連年向內地教育捐贈巨款建設教育教學設施。

總共贈款金額近475億港元,建設各類項目601個。

邵逸夫做慈善必是實打實,不僅要簽訂合作協議,協議上還要提出對方拿出一定的“配比”資金。

這種慈善方式講得通俗點,就是大家“湊份子”來辦。

而且不論是高等教育領域,還是基礎教育領域的項目申請,都要經過教育部聘請的專家對項目進行評審,並向邵氏基金推薦。

為杜絕出現“短命”項目,明確提出項目單位確保能提供不低於1比的配套資金。

從實效來看,這種“配比慈善”不僅能激發起當地官方積極合作的熱情,增加各方的責任感,同時更能保證每個慈善項目的質量沒問題。

張岩認為這種捐贈模式直到今也有不少的可行之處。

因此張岩已經通過了廉政公署的王主任聯係上了官方。

最後與官方的商討結果是由廉政公署、張岩、與教育部門三方麵合作。

由民間或者官方的機構提出申請和建議,然後教育部門進行調查審批。

審查通過後張岩基金會和當地官方各出50%的資金,在廉政公署的監督下開始建設工作。

最後張岩獲得這些項目的冠名權,而管理和運營以及後續開支則交給了官方,不過張岩可以提出意見。

主要建設的方向是貧困地區的鄉村中學與城市地區的農民工子弟學校。

這是目前龍國基礎教育方麵缺失比較多的地方。

除了蓋學校、買各種教學設備之外,張岩還會對那些到貧困地區去工作的老師給予經濟補助。

許多時候貧困地區缺乏的不是教室和文具,更多的是很少有人願意去貧困地區工作。

這是人之常情,單純靠情懷與道德的力量很難在這些地方招到合適的老師,因此張岩決定對這些老師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助。

此外,張岩對於師範大學的貧困生給出了學雜費與生活費全麵的資助,但是要求他們畢業後必須來張岩資助的學校工作至少三年。

這種資助方式也能夠幫助張岩開辦的學校可持續的發展下去。

當龍國官方、廉政公署、教育部門和張岩一起在網上公布消息的時候。

整個龍國的網絡世界,又一次成為了張岩的一人之地。

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張岩的這次豪爽地慈善行為。

“我以前總是誇張導是永遠的神,現在我發現我錯了,這不是誇讚,這就是事實,張導永遠的神!”

“我實在太佩服張導了,這可是幾十個億啊,不要就不要了。”

“咱們老共同富裕,要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但是大部分有錢人發家之後想得都是自己。

有得甚至還把身家朝著國外轉移,而張導的做法則是完全相反。

不得不佩服張導,什麼叫做有社會責任心的文藝工作者,我覺得張導完美詮釋了這個概念。”

“我最佩服的是張導這種把錢交給官方來一起打理的行為。

實話無論是國內外,做慈善的有錢人都不少,但是許多人都是成立了一個基金會。

然後這個基金會全部由自己的家人來掌管,家裏人的開支都是走基金會的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