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發酵的爭議與張岩的最終回應(1 / 2)

就在張岩每日不斷完善和修改《蜘蛛俠》劇本的時候,《大秦帝國》已經播放到了第16集。

秦獻公死前,在病榻上昏迷不醒,最後回光返照的彌留之際,大呼三聲“東出,東出,東出!”

提醒子孫後輩和所有的秦人勿忘東出,一定要收複秦國故土,祖宗失地。

而六國則是瞄準了秦國秦獻公戰死,秦孝公嬴渠梁剛剛即位,秦國過國內人心不穩的時機要合力瓜分秦國。

秦國大臣景監提出“賄賂六國,以求退敵”獲得秦孝公的認可。於是滿國君臣合理,眾人紛紛獻金獻物,幾乎把家底都要掏光了。

許多人唉聲感歎,從此秦國就要無寶了,秦孝公卻,一個國家最好的寶物不是金銀財貨,而是百姓、國土與人才。

秦孝公派去魏國的景監、熒玉二人造訪魏國公子卬府獻上了秦國的至寶月劍,並巧言攻心博取公子卬信任。

隨後秦國在魏國的內應車英假扮魏國特使,趕赴隴西騙了義渠單於殺死了燕趙密使,致使六國陷入了內亂,秦國危機暫時化解。

公叔痤已然病重,欲舉薦商鞅仕魏。公叔痤在病榻前向魏王舉薦衛鞅為魏國丞相,同時叮囑魏王如果不能用衛鞅就殺掉他,免得衛鞅到了其他國家成為魏國的威脅。

臨終前,公叔痤卻對於跟著自己學習了多年的弟子衛鞅有些不忍,臨終前叮囑衛鞅盡快離魏。

而衛鞅則是不以為然,他認為如果魏王不認可他個人才,那麼肯定不會用他,但也不會費盡來殺他。

果然,魏王對於公叔痤的遺言不以為然,完全把衛鞅的事情拋入了腦後。

與此同時,認識到了人才才是真正寶物的秦孝公,決意求賢治國,發了求賢令。

衛鞅一見求賢令,大為震動,歎為五百年一卷雄文,明確入秦之誌。各國士子也陸續入秦,秦孝公專設招賢館迎接。

秦老的老世族對於秦孝公這種不用老秦人而用六國人的做法既感到不滿,又有些惶惶不安。

入秦的士子看到秦國貧弱,去意漸生,唯有衛鞅獨下民間,走訪秦國,體察秦人疾苦,大獲感觸。

最後衛鞅見到了秦孝公,一番試探之後,最終以法家強國的理念折服了秦孝公。

三日長談後,秦孝公和衛鞅這一對英主強臣,終於走到了一起。

衛鞅理清了治國細略,在朝堂上,痛陳秦國祖製弊端,舌戰諸元老,公開自己的變法治國理念。

元老重臣紛紛不滿,攻擊衛鞅。秦孝公刻國恥石展露自己的決心,一定要變法強國,拜衛鞅為左庶長,賜穆公金劍,總領秦國軍政,推行變法。

這十六集電視劇下來,觀眾們完全徹底融入了電視劇中。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已經成了目前的網絡熱門詞彙。

《向再借五百年》也成了龍國多個音樂平台下載榜的第一位。

而網上關於《大秦帝國》的爭議也越來越多。

大部分人對於《大秦帝國》都是褒獎的意見。

“《大秦帝國》拍得真好,秦孝公和商鞅,這一對我關心了十幾集的男人,終於在一起了。”

“通過《大秦帝國》我完全了解到了曆史書之外的另一個秦國,這個秦國不僅不強大,反而積貧積弱。

而秦國的老百姓們卻無比的團結,想要把六國的侵略者趕出國門。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這句話我每次讀起來,總是不由得熱淚盈眶。”

“實話,《大秦帝國》這部電視劇讓我想到了張導的《那兔》,一樣的悲壯,一樣的熱血。”

“與其是《大秦帝國》像《那兔》,倒不如《大秦帝國》像是在講我們龍國近代史。

從積貧積弱接近被瓜分的地步,通過各種方式,全國上下團結起來,找到了一條新路子,打跑了侵略者,完成了富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