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山頂上,總是陰氣森森的,鄧太阿應該是吳家劍塚裏最有資格這麼說的人了。
隻是最近他忽然發現,與那人學習打架的時候,隻要靠近他,就像是靠近素姐姐一樣,劍山上的劍意殺意就一掃而空,難不成,他還真像他所說的一樣,他比素姐姐都大,之所以是現在小孩的模樣,是因為修煉上出了問題?
“這本南唐的《破山劍經》,對你的修煉有用嗎?”正在揮劍練劍的鄧太阿忽然停下,看著那個懶散靠在樹上的那人問道。
葉仙合上手中劍經,這本來自於南唐第一劍客公孫秀水的功夫,對於他來說,當真算的上是博大精深,以天地靈氣養一身劍氣,直指一品指玄境,放在外麵,絕對是江湖中一等一的功法。
他若是以此法修習,不說能夠恢複之前位於一品下二品上的實力,起碼恢複到四品三品是跑不了了,隻是他一來很不願丟掉明玉功,到現在還是想將明玉功推演出可以真正煉化此界靈氣的法門;
二來,先說一品三境,三教之中,一品前三境不分先後,佛門入一品是大金剛境,道門入一品則是大指玄,儒家入一品為大天象,與江湖武夫最終的目標都是陸地神仙。
武夫之所以有三境依次而入之說,是江湖武人習武,大多數人還是習慣先練體魄,後練殺人術,再練出招勢氣這個順序,加上前人對三教一品境界的總結,故才定下這個境界順序,當然,不排除有武人也與三教中人一般入一品就行跳境之舉,但終歸少見。
想要在武人之路上做到無敵,每一境,實則都不能落下,單說李淳罡,葉仙清楚記得書中曾言,他每一個境界都能做到不下於三教之人,隻在體魄上稍弱於兩禪寺龍樹僧人的大金剛境。
在與吳素交談時清楚了此界境界的他,最近嚐試演化煉化靈氣法門,忽然想到,若自己暫且修煉明玉功然後再以那個姿勢還童將功力轉嫁在肉身之中,加上劍山上的劍氣磨練,豈不是先行練那一品金剛境?甚至憑此將體魄練到佛門大金剛境程度也不是不可能。
屆時,隻消將明玉功的納氣法門推演改進完成,一進入一品,便能直接跳過金剛境,也不算是浪費時間,隻是,一門《破山劍經》能給的借鑒之處實在片麵。
“用處還是有的。”
鄧太阿放心的點頭,那日被那小子揍了,又被強行拿了秘籍,他又打不過人,本想著等素姐姐上山後,將那小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告訴素姐姐,結果轉頭,那小子竟然隨隨便便就拔出了劍山頂上放著的一柄劍,然後當著自己麵用了一劍。
鄧太阿的劍道是吳素領入了門檻,又被山上無數名劍的劍意洗禮了兩年之久,看到葉仙這一劍就想到在看吳素練吳家馭劍術一氣上昆侖時的模樣,不是兩劍有多麼相像,而是這兩劍都指向了術之一道。
反正不學白不學,這人的劍,又不是吳家的劍,剛好學了,日後用他教給自己的劍道來打敗他。
有這種想法,還真不是鄧太阿眼界淺顯,其實在葉仙眼中一樣如此,這個世界的江湖與前兩個江湖比起來,若論術這一字,其實是不相上下的,術字,無非就是殺人的門路,上兩座江湖礙於靈氣不足,上無天道,又無氣運一說,武人境界有限,便就將更大的時間放在了招式之上,怎能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