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禦前會議上。兩位陸軍大佬講述了戰役中陸軍部分的內容,就輪到海軍部的伊東祐亨為海軍的行動作解釋。
或許是因為海戰本來也不複雜,伊東祐亨沒有如陸軍部那些人講述的那麼詳細。日本海軍的行動包括已經完成的偷襲與準備進行的決戰兩部分。
偷襲可以很成功,美中不足的是大周黃海艦隊司令眼看即墨港有可能會被封鎖,果斷放棄防禦即墨港,率領艦隊直奔渤海而去。在避免被日本海軍殲滅的同時,也讓大周渤海防禦力量大增。
伊東祐亨簡單的表示,日本海軍接下來要麵對和大周海軍的決戰。幸運的是,大周海軍為了確保渤海的安全,北上之後並沒有立刻尋求與日本海軍的決戰。
這就讓之前海戰中受傷的日本戰列艦經過緊急維護之後重新回到編列。對日軍更重要的是,兩艘日本自造的戰列艦與兩艘裝甲巡洋艦也終於建造完畢。在接下來的海戰中可以投入戰鬥。
一眾日本政府高官雖然最初的時候並沒有被告知戰爭的種種安排與細節,此時也算是明白了這場豪賭本身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離譜。
大藏大臣高橋雖然心裏麵還是大大不快,至少也明白了戰爭不是海軍部與陸軍部腦子一熱就衝上去開戰。而是做了相當嚴謹細致的準備。
但高橋依舊不支持這場戰爭。理由很簡單,就算是日軍占領了整個朝鮮,又能如何呢?
大周與大英帝國現在都麵對一個尷尬的境地,那就是身為世界第一海軍與第二海軍的他們經過一場慘烈的海戰之後,都立刻遭到其他海軍的挑戰。
但大英帝國與大周都是頂尖列強。什麼叫做頂尖列強?頂尖列強不僅擁有強大的實力,更擁有強大的恢複能力。
別的列強沒有能力將頂尖強國一舉擊潰,頂尖列強會依靠強大的恢複能力撐過最艱難的時刻,並且在最短時間裏麵恢複元氣,發動反擊。
如果大周願意,幾百年間有的是機會吞並朝鮮。朝鮮到現在都沒有被吞並,絕不是大周做不到。
高橋很清楚朝鮮國內的局麵,知道朝鮮國內對李朝已經完全失去信心。這也是日軍能夠在朝鮮南部橫行無忌的原因。但日軍占領朝鮮並不等於朝鮮就歸心日本,更不等於朝鮮人自此會死心塌地跟著日本與大周作戰。
等大周緩過勁來,攻入朝鮮。那時候的大周軍在朝鮮會更如入無人之境。朝鮮人會熱心的為大周軍帶路,提供人力。
身為軍人的山縣有朋、大山岩、伊東祐亨可以不考慮這些,身為管理財政的大藏省大臣高橋卻不能不考慮。
當然了,此時的高橋閉嘴不言。因為禦前會議上洋溢著歡樂與期待的氣氛。
大山岩負責朝鮮戰局的描述,山縣有朋負責解釋遼東會戰,伊東祐亨則解釋海軍的局麵。
不管是哪一個方向,大日本帝國的陸軍與海軍都已經完成了相當程度的計劃。
隻要完成剩餘的幾個有限目標,太閣豐臣秀吉00年前占領朝鮮的遺誌就可以達成。
更重要的是,從現在的角度看,隻要大日本帝國接下來能夠繼續獲勝,是有可能與大周議和的。
到現在為止,大日本帝國都沒有要割取大周領土的計劃。這個議和完全有可能實現。
高橋完全沒有信心。根據他對豐臣秀吉發動的朝鮮戰爭的研究。眼下局麵還頗有類似的地方。
159年月,豐臣秀吉共調動了軍隊0萬650人,以15萬8700人之陸軍部隊區分為九個軍團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
萬曆朝鮮之役是明朝戰史上較為精彩、較為曲折的戰例之一,史稱“其軍威之盛,戰勝之速,委前史所未有”。這是一場公平的較量,在戰場上,明軍和日軍均有過良好表現,當然,雙方也都在不同時期犯過錯誤,遭受過敗績。而在停戰議和期間,中日雙方政治和外交手段的角逐,一波三折。同時,戰爭期間也有極富戲劇化的人物和荒謬的事件參差其中,頗具野史和演義色彩。戰與和期間無休止的紛爭,使整個戰爭的進程詭譎多變。當後人透視這場戰爭的全過程時,必會被其跌宕起伏、風雲變幻的場麵和情節所吸引。
7年的戰爭明朝方麵雖勝,但卻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削弱了遼鎮的軍事實力。此戰後遼鎮的戰鬥力開始下降精銳損失殆盡。短時間無法恢複據戶科都給事中李應策統計,遼東原有兵額95000,至萬曆二十八年(1600)隻有40000,也就是減少了60%;壬辰戰爭後,遼東兵力之不足、防禦之單薄可見一斑。這恰恰成為一些有野心的少數民族首領提供了擴展勢力的良機,蟄伏已久的插漢部蒙古開始猖獗騷擾明朝邊境和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便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