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使者禮貌的答道:“聽聞阿富汗地區的鬆子味道很香,若是有的話,等我回去的時候給我帶些鬆子吧。”
哈比布拉汗愣了愣,有些揶揄的問道:“我們阿富汗的鬆子的確甘香,但是比較起來,或許英國人的人頭更香吧。”
大周的使者並沒有訝異。阿富汗這個國家很有意思,1747年,普什圖族杜蘭尼部落首領艾哈邁德率領部落武裝開進坎大哈,在杜蘭尼部落和吉爾查依部落各酋長的擁護下登上王位,建立了阿富汗王國,定都坎大哈,自稱“艾哈邁德·沙·杜蘭尼”。
1809年,赫拉特總督馬茂德率部攻陷喀布爾,自立為王。
1818年,馬茂德被推翻,阿富汗分裂為赫拉特、坎大哈、喀布爾、白沙瓦和克什米爾五個主要的封建土邦,形成了封建割據的局麵。
1885年,馬茂德的大臣沙赫德·汗之子多斯特·穆罕默德以喀布爾為基地,重新統一了四分五裂的國家,成為阿富汗新一代君主。
這位多斯特·穆罕默德雖然是阿富汗本地人,卻是個很開明的家夥。當年他就是靠了大周的支持統一阿富汗,之後就引入各種先進技術。雖然在阿富汗這麼一個山地之國,想普及現代技術的確千難萬難。但國王本人的開明也決定了整個國家的風氣。
大周與英國與俄國不同,大周想進攻印度,有印度南麓幾千公裏的出發點。想進攻俄國,可以進攻貝加爾湖地區,也可以從碎葉城出發直插中亞。所以一個獨立的阿富汗反倒符合大周的利益。
基於這樣的利益追求,大周與阿富汗王國關係一直很好。大周使者聽哈比布拉汗如此講,便問道:“難道英國又想入侵阿富汗了麼?”
哈比布拉汗自信的答道:“這次定讓英國佬有來無回。”
阿富汗人是有資格如此自信的。60年前,近兩萬英軍與印度仆從軍組成的隊伍入侵阿富汗。在184年被阿富汗軍隊全殲。隻有一名醫生逃出性命。
雖然阿富汗軍隊很剛猛,但是在平原地區定然不如英國。但阿富汗多山,各部族又分散居住,入侵的英國軍隊或許能擊敗國王直接統領的勢力。卻沒辦法剿滅散落在阿富汗山間的各部族。
當阿富汗各部落被英國擾動,開始對英軍實施山地遊擊戰的時候,人生地不熟的英軍就陷入處處挨打的局麵。
阿富汗國王隻要能夠得到大周的武器支援,本身也可以跑進山裏打遊擊。根本不用擔心英軍能找到他。這裏可是阿富汗,對於外來的入侵者從不會客氣。
“一顆人頭,二兩銀子。如果是英國人的人頭,一顆五兩。”大周使者爽快的開出了價碼。
這裏是阿富汗,砍下入侵者的腦袋對本地人來就是正義。當正義被踐行後還有收益,阿富汗人民自然更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