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歐洲各國的麻煩(一)(2 / 2)

“普魯士在德意誌中的地位將不取決於他的自由主義,而取決於自己的力量——普魯士必須聚集自己的力量並將它掌握在手裏,以待有利時機,這種時機已被錯過好幾次了。維也納條約所規定的普魯士國界是不利於健全的國家生活的,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與多數通過的決議所能解決的——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錯誤——而隻能通過鐵和血來解決!”

很多人看到的是俾斯麥首相的‘鐵和血’的嚴厲用詞,給俾斯麥首相冠以‘鐵血宰相’的稱號。

然而施裏芬上將卻認為,俾斯麥首相本人對於戰爭的態度並不激烈,甚至缺乏足夠的熱情。俾斯麥首先作為德國的大腦,他懂得和豬話,必須使用豬能聽懂的語言。

那些德國當權者們畏懼戰爭,就必須讓這些膽怯的權貴們懂得,鐵與血的戰爭是不可逃避的命運。

而這些不成器的後人們隻是看到了德國的勝利,就覺得鐵與血是正確的。因為鐵與血能夠帶來榮耀和勝利。

施裏芬上將對於這些家夥是越來越不耐煩。幾十年過去了,這幫家夥們竟然沒有絲毫長進,他們希望的依舊是勝利,而從來不考慮代價。

此時,威廉二世繼續發表著對議會的不滿。認為議會裏麵的家夥們完全出於自身的利益,對國家的事情缺乏熱情。

施裏芬上將根本不為所動。容克們並不是現在才對國家的利益缺乏熱情,從幾十年前就是如此,幾十年來也始終如此。

能不能驅使德國容克們走上為國奉獻的道路,全的看當權者有沒有能力驅使這些家夥們。

186年成為首相的俾斯麥在9月6日的下院首次演講中堅定的對議會道:“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通過演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從此俾斯麥被冠上了“鐵血宰相”的綽號。

隨後國王對俾斯麥:“我很清楚這個結局。他們會在我歌劇廣場的窗前砍下你的頭,過些時候再砍下我的頭。”

俾斯麥則回應道:“既然遲早要死,為何不死得體麵一些?是死在絞架上,或死在戰場上,這之間是沒有區別的。我們必須抗爭到底!”

與前輩們相比,威廉二世不僅缺乏把別人驅趕上戰場的決心,更缺乏把自己送上殘酷鬥爭的意誌。

在這方麵,威廉二世與陳韶這樣0出頭的夥子相比,軟弱的仿佛一個娃娃。

最後威廉二世向施裏芬表示,他一定會努力推動施裏芬所期待的擴軍計劃。

施裏芬差點忍不住質問威廉二世,最後還是把話咽回肚子裏。但是施裏芬還是在心中哀歎道:陛下,那到底是我的計劃,還是你的計劃呢?

結束了在施裏芬看來毫無意義的瞎扯淡後,威廉二世倒是沒有意識到他的總參長到底多麼失望。

威廉二世換上一身很樸素的衣服,就去參加工人們的**去了。沒錯,威廉二世前去參加了工人們的**。

沒錯,這位德國皇帝經常參加工人們的**,哪怕是剛參加完貴族們的宴會,威廉二世也會去參加工人們的**,並且在**中和工人們稱兄道弟。

所以不僅是施裏芬上將,一年來更多的德國上層都越來越多的使用‘甘當人民尾巴’的法對威廉二世做出評價。畢竟這句話是真的同時指出了大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