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寬闊,黃土飛揚,枯草叢生,一輛氤氳雲鑾懸浮半空,潔白柔軟,上麵躺著一位少年道士,似乎在閉目假寐,法輦邊則盤踞著一頭吞雲吐霧的龍種,似龍似馬,凶煞之氣彌漫。
不久後,遠處藍天白雲間,忽然一抹長虹遁來,靠近了發覺是一座懸浮天穹的巨大樓船,一片金碧輝煌的空中樓閣,建立在浮空舟上。
在樓船兩側,分別是兩尊獬豸的雕像,森嚴威視,眉目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便會從船身上躍出一般。
這是刺史法梭!一件大漢禦史府製式的高等法器。
每年中央派往地方的刺史並不是固定的一洲一部,相反而是劃分多個刺史組,交叉領域監察,乃至跨洲連郡調察,每個刺史部就配備一艘法梭。
巫明見此欣喜,他幾日前已經得知薄刺史過了冀州,特意在這裏等待。
近幾年青州因為特殊情況,經常性的分配三個刺史部,薄刺史部負責的就是西部的濟南、平原,還有冀州挨近的一個郡,是他的頂頭上司。
籠罩在瑩瑩光幕裏的法梭忽然投下一道金燦燦光柱,巫明自覺身形飄忽,反應過來時,已經踏在了樓船的甲板上了。
他先是安撫一旁環繞雲霧的龍馬,再觀察周圍環境,甲板寬闊,有幾位道人矗立,身形挺拔,氣息高渺,仙風道骨,一看便是修為高深之輩。
道人們擁簇中央的一人身披禦史服,頭戴獬豸冠,外貌沉穩堂堂,腰係著銀章青綬的刺史官印。
巫明不敢怠慢,作揖道:“見過刺史,見過各位道長。”
幾人也禮貌的還禮,最先開口的居然是一位身穿藍白道袍的年輕道人,他雙眸炯炯有聲,鼻梁高挺,眉心一道醒目的五彩輪印,笑著道:“巫師弟,久仰大名,卻一直未曾見麵。”
見到此人,巫明驚訝道:“你是寧師兄?”
嶗山三位真傳,大師兄長年閉關,似乎在衝擊元神,第三真傳蘇衍不用說了,花架子一個,唯有二師兄時常在外走動,偶爾開壇講道。
全名不太清楚,嶗山子弟皆稱呼寧師兄,巫明在福地,曾遠遠見過幾麵,不過對方身邊人太多了,就懶得湊上去認識。
沒想到,嶗山居然把寧真傳派出來保護薄刺史了,原以為隻是隨意一個神通執事。
同門相見,自然寒暄一番,旁邊幾位道人也識趣沒打擾,各自聊著事情,他們有來自稷下學宮的,有來自青州道庭的,也有來自龍庭法師,相互交流各自的見聞。
巫明餘光暗中觀察,加上寧師兄就一共五位神通高功,元神之下,基本無憂,至於真人,神遊太虛,出入青冥,看不上凡間這點利益。
往下就是刺史各大隨從,他們便沒這麼大麵子,皆是陰神道士跟隨,幫忙看護一二,道院那些雇傭任務便是這樣來的。
嶗山師兄弟都不太熟,聊一會兒便沒話題了,巫明終究還未到那個層次。
寧師兄則尋思自己遇見了師弟,且隻要不夭折他又注定是未來一位真傳,似乎送一些禮物比較好,可太珍貴就舍不得。
他思索一下決定贈予一門真籙道法,從法器裏取出一本玉冊遞給巫明笑道:“你我見麵,師兄也沒什麼好送的,這本道法立意非凡,我從裏麵感悟頗多,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