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新穎的交互方式,通過手機來遠程打開車鎖的體驗,總是不經意間就給人一種科技感十足的即視感。
當摩拜單車在互聯網上,號稱千萬代言費請了【papi醬】,又是以新聞發布會這種隆重的方式大肆宣揚自己的產品多有科技含量……
盡管如此,給予消費者的感官都是虛浮且空洞的,畢竟在絕大多數人的固有印象裏,不就是一輛單車嗎?
吹得天花亂墜,這始終就是一台單車,同樣是兩個輪子也不可能變成摩托車就是了。
但是當親自上手體驗,體會到這種別開生麵的開鎖,這“哢噠”一聲響,總是能讓人有一種不一樣的新奇體驗。
雖然,這種功能本質上就像是汽車鑰匙,但在汽車上稀疏平常的功能放在了自行車上,不就是所謂的降維打擊嘛。
更何況在此之前,也沒有人會覺得一輛單車需要配上這麼一個高大上的車鎖,不過如果是放在這麼一輛造價3000塊錢的自行車,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開了鎖後,這哥們果斷翻身上馬,雖然一樣是一台單車,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就是覺得這輛單車騎起來的感覺與眾不同。
“不錯不錯,騎起來很舒服,建議大家試一試,我得趕緊去上班了,來讓一讓。”在眾人圍觀下,這哥們意氣風發的騎著單車出發。
留下了一眾躍躍欲試的年輕人,不禁將目光看向了剩下的幾輛摩拜單車,冥冥之中,他們似乎聽到了摩拜單車發出了奇怪的聲音。
“大爺,快來玩呀,不要499,也不要399,隻需299的押金,就可以享受1塊錢半個小時的騎行服務喲~”
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哪抵擋得住這種誘惑?當即不再猶豫,掏出手機就準備掃一輛共享單車體驗體驗。
畢竟人家都說了押金可以退的,總不至於就盯著自己這300塊錢坑吧?(滑稽)
而這樣的小插曲,在魔都早高峰的通勤路上不斷上演,絕大多數在網上看到過摩拜單車廣告的年輕人,成為了第一批嚐鮮的勇者。
而當2000來輛摩拜單車不再隻是停放在原地,而是開始快速流動起來的時候,其自帶的廣告作用也開始悄然體現。
然而,共享單車真正的大殺器,不經意之間也開始展露出了自己的獠牙,那就是其產品理論上附帶的金融屬性。
共享單車看似隻是一個簡單的公共交通項目,然而卻隻是一個披著皮的金融項目,尤其是看似合乎情理的租賃押金製度。
正是因為生活之中,無論是租房子還是住酒店等傳統租賃服務,都有合理合法的押金製度。
因此在慣性思維作祟之下,當共享單車需要繳納押金的時候,絕大多數用戶都覺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共享單車跟傳統租賃服務最大的區別在於,當我們結束一次租賃服務時,押金是會自動退還的。
但是當這個流程轉移到了共享單車上,尤其是借助手機這一便利工具實現的時候,這個流程就已經被大家下意識忽略了。
或者說,是設計者有意讓用戶忽略,相較於用一次就繳納一次押金的繁瑣操作,將押金放在平台之上,顯然是更加方便的舉措。
再加上“押金隨時退,即退即到賬”的宣傳麻痹下,警惕性再強的用戶,在嚐試了幾次退款成功之後,大概率就不再會進行這種重複的無意義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