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警官……”
“叫菲菲……”
“別介,我還是叫您苗警官吧,過一會再招惹您了,我也不用改口了。”
莊睿的話讓苗菲菲笑了起來,不過她還是有點懷疑莊睿剛才的話,那個中年人長的賊眉鼠眼的,身上還帶股子泥土腥味兒,以苗菲菲的眼光看,十有八九是經常打洞鑽穴的地老鼠,要是真抓住個盜墓團夥,那可是大功一件呀。
“苗警官,這也逛了二個多小時了,咱們去那家茶館坐坐去吧,等會我給您一說,您就明白了。”莊睿四處看了一下,兩人站在角落裏其實挺招人眼的,過過往往的人都會瞅上一眼,於是拉著苗菲菲走進旁邊的一家茶館。
這茶館和街邊的建築一樣,都是仿古建築,裏麵跑堂的人都穿著不倫不類的古代衣飾,看見有人進來,門口的一夥計,立刻拖著長音大聲喊道:“有客到……”馬上迎過來一個二十出頭穿著旗袍的女孩,隻是腳上搭配的運動鞋,頗有些煞風景,看得莊睿心中暗笑。
兩人上到二樓,找了一個靠窗的位子坐下來後,莊睿點了一壺普洱茶,要了幾樣點心,這普洱茶第一次喝的雖然會感覺有些怪,不過喝習慣之後,就能從中品出味道來了,而且還有降血脂的好處。
隻是這茶館所上的普洱茶,喝在嘴裏多了一絲苦澀,卻少了一點濃醇的香味,和德叔昨天所拿的茶餅相比,那是相差甚遠了。
“莊睿,剛才那事你還沒給我解釋呢,你怎麼就知道那兩人不是盜墓的啊?”
茶好茶壞對於苗菲菲而言並不重要,北方人喝茶都習慣拿個大茶杯子,口重的就放個小半杯茶葉,一泡就是一天,很少有南方人喝茶的細致,苗菲菲也不例外,吃著點心喝著普洱茶,一雙眼睛卻是緊盯著莊睿。
看到苗菲菲如此執著,莊睿歎了口氣,道:“苗警官,我給您說個故事吧,就是發生在這個古玩市場之內的,不過故事裏是否有剛才那兩個人,我就不敢確定了。”
“好,好,你快講。”
苗菲菲此時哪裏像個警察,一手抓著小籠包往嘴裏塞,一手端著茶杯,兩眼放光的看著莊睿,倒像是個準備聽大人講故事的孩子。
“這事牽扯到我的一個長輩,名字咱現在就先不說了,我那長輩在商場算是個成功人士,生意做的很大,這幾年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喜歡上收藏了,你也知道,有雄厚的財力做後盾,玩起這行當,那是要比一般人起步高很多的。
不過我這位長輩心氣兒高,看了不少關於古董鑒定類的書籍圖片,入行的時候就放言,要憑本事撿漏淘寶,所以像中海城隍廟、藏寶樓、華寶樓這些個古玩市場,他是沒少去,東西買了一屋子,不過真物件屈指可數,在去年的時候,那位就轉悠到城隍廟裏來了。
和咱們一樣,我那位長輩在逛地攤的時候,也有倆人和他搭訕上了,出言說是手裏有剛出土的古董,要說那位在商場裏廝混了不少年,也算是識人無數,看這倆人的言行,的確像是撈偏門的,說不準手裏真有什麼好東西,再加上他耳根子有點軟,架不住兩人這麼一勸,就跟著去了,你猜,結果怎麼樣?”
莊睿說到這裏賣了個關子,給自己續了杯茶水。
“怎麼樣啦?會不會是那盜墓團夥改行幹起綁架來了,把你那長輩給綁架了吧?”苗菲菲很認真的思考了一下,然後煞有其事的說道,聽得莊睿一腦袋瓜黑線,這位師姐的聯想力未免太豐富了一些。
“哪兒跟哪兒啊,我那長輩當時跟著兩人走了,七拐八拐的進了一家小旅館,離這裏不算遠,隻是裏麵環境忒差了點,裏麵那味道,當時沒差點將那位熏的暈過去,後來進入到一個房間之後,裏麵早已等著兩個人了。
房間裏等著的兩人長的很瘦小,更為關鍵的是,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土腥子味,就像那些挖煤窯的一樣,一眼就看得出來,是以我那長輩心裏就信了七八分,等到物件拿出來之後,更是兩眼放光了,那是一隻宣德爐,應該是出土不久,上麵沾滿了泥土。”
“什麼是宣德爐啊?燒香用的?”苗菲菲出言打斷了莊睿的話。
“就您這還經常去逛琉璃廠?要不是穿身警服,恐怕早就被人忽悠的破產了。”
莊睿在心中腹誹了一句,出言解釋道:“您說的也沒錯,宣德爐確實是古代焚香所用的,不過這來頭就有些大了。
話說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其個人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現在的泰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禦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
為保證香爐的質量,當時那些技藝最精湛的工藝師們,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是明代當時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曆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隻是當時進口的紅銅有限,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五千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這些宣德爐都深藏禁宮之內,像咱們這般的普通老百姓,那是隻知其名未見其形,再經過朝代更換,這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宣德爐數量這麼少,自然價格及其昂貴了,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製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不說現代了,就在宣德爐停止製造後,當時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馬上就召集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鑒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