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巴黎(1 / 2)

“是不是讓彭飛去弗雷家族禍害一番?”

莊睿腦子裏突然冒出這個念頭,不過隨之就被他給打斷了,彭飛本領再大也不是007,真招惹了大麻煩,恐怕就要引起國際糾紛的。

皇甫雲可不知道莊睿心裏正在打著的注意,見到莊睿沉思不語,當下開口說道:“莊老弟,其實這些事情,還是國內那些人給慣出來的……”

其實中國文物的流失,追其根源,最大禍主還是中國人自己,在國內,有不小於最少50個富豪,其藏品的購買經費,要超過數億元人民幣以上,藏品的主要來源就是海外的拍場。

皇甫雲曾經做過一個統計,這些富豪們從國外拍行競買回來的藏品,85%以上都是元明清三代官窯瓷器,又以清代官窯瓷器為主。

按照皇甫雲的話說,這些動輒上百萬元、數千萬元一件的元明清官窯瓷器,隻不過都是近年來國際大拍賣行炒作出來的板塊,根本算不上是“國寶級”文物精品。

莊睿點了點頭,道:“這個我倒是知道的,有些青銅器和國寶級的文物,國內不允許拍賣,很多人就走私到境外,其實買的人,大多還是國內的一些有錢人,還有一些人,幹脆就直接從那些盜墓賊手裏購買物件……”

“咦,你怎麼知道的那麼清楚?”皇甫雲有些奇怪的問道。

“廢話,你忘了我馬上就要讀孟教授的研究生了嗎……”

莊睿沒好氣的看了皇甫雲一眼,哥們因為那些盜墓賊,小命都差點送掉了,能不清楚嗎?

莊睿在後來和孟教授接觸的時候,曾經多次聽孟教授說起過現在古玩界所麵臨的問題,也是考古界所要麵對的課題,那就是無法解決“三盜”問題。

所謂的“三盜”,指的就是對文物的盜墓、盜撈、盜竊三類人員,加上走私者、銷贓者、製假者組成的黑色文物產業鏈,從業者近百萬人之多。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中國所流失的文物,大多數都是來源於古墓、窖藏和水底,曆史價值極高,至於數量究竟有多少,就算是國家最權威的部門,也很難有準確的答案。

莊睿聽德叔提起過,德叔認識一個浙江的大商人,他的私人博物館裏,就有3000餘件高古瓷和古代青銅器、玉器,幾乎全部都是出土器物,而這些器物,有一大半都是從國外競拍回來的。

這些中國的富豪階層,在他們的文化底蘊上是有缺失的,有一部分是山西煤老板和老北京最早的一批倒爺們,有很多人甚至都是賣擺攤賣茶葉蛋起家的。

從創業的角度而言,他們是值得稱讚的,但是進入到收藏領域,卻是將這攤渾水攪合的更加渾濁了。

這些人隻是把藝術當作投資,是一種新的投資樣式,和炒股、炒房是一樣的。比如元明清官窯的東西現在價格炒上天了,特別是元青花,說存世的隻有300件,物以稀為貴,價格一下就上去了。

但是,元青花存世300件的說法很荒謬,真的有人考究過嗎?他們是以什麼依據,得出這個結論的?按照孟教授的分析:這其實就是西方資本,拍賣公司和中國盲目理論家炮製出來的。

僅是孟教授知道的,國內一些大商人家裏元青花的數量,都已經超出了300件,當然,裏麵可能會有許多贗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國外給出的300件的數字,當真是那麼準確嗎?

另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際拍賣會上,一直都有乾隆禦璽的拍賣,媒體報道的已經拍賣成交的都有幾十個了,但是根據孟教授極為專業準確的考證,乾隆禦璽不超過10件,那多出來的玉璽,難道是乾隆老兒在地下打造的?

“算了,這些事情咱們也管不了,等他娘的以後有機會把日美英德意奧搶了再說吧……”

想起這些事情,莊睿心裏索然無味,國外這些拍賣行利用中國人的愛國之心,不斷的出現一些所謂國寶,就是想讓國人花大價錢買回去,從商業利益上來說無可厚非,但是極大的傷害了國人的感情。

“好吧,後天的拍賣會我給你申請了一個號牌,想去的話你就去看看,隻要不出手就行了,我這兩天再聯係一下來自國內的買家,希望能說服他們吧……”

皇甫雲也很無奈,不過他這次卻是成功的把自己得自國內的那兩把武士刀,作為了此次專場拍賣會之後的拍品。

拍賣行的鑒定師給出的結論,是十五世紀的日本武士刀,兩把加在一起的起拍價是10萬美元,隻要能拍出,皇甫雲在國內打眼的錢,就算是有人給報銷了,甚至還能賺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