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公私合營
被封賞的大臣們滿臉通紅,有幾個以前沒有爵位在身的老臣高興的都快斷了氣,頗有些範進中舉的樣子。
見氣氛已到高潮,韓非慷慨激昂的到:
“寡人今日登基,見百姓歡呼聲似浪,加封諸公,又見臣子之擁戴如火,方可想象武王分封諸侯時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時百姓之擁護,臣子之尊敬。寡人方知周之所以延續八百年,恰是因為武王之聖明,不藏私於王室,故而百姓擁護,士卒效死。”
韓非到這,突然轉身,用手努力的揉眼睛,大聲哭泣到:
“憶古之盛世,看今韓國之衰弱至此,曾經昭君之治不在矣,隻剩下國而民貧,曾經之魏之武卒亦不在矣,如今之韓國,不過秦國口中之肉矣。”
韓非到此處,韓國臣子們皆陷入了沉思,他們也在擔憂未來的命運。
戰敗者大多沒有什麼好下場。秦國如果吞並韓國,秦國的貴族自然要在他們身上撕一口肉下來。甚至自己的家人的安全也不好保證,不僅家中子女可能要被羞辱,自己也得低三下四的求對方放過自己。哪怕這樣自己的安慰也不好保證,誰知道對麵會不會一時興起屠一屠城。
韓非見眾人陷入沉默,明白現在是亮出自己第二把劍的時候了。
韓非抬頭仰望空,到“寡人有一計,可使韓國幽而複明。”
眾臣眼巴巴的看著韓非,等著韓非的下文。
“夕韓國之弓弩,韓國之利劍,無往而不利,可現在世人隻知秦弩之遠,秦劍之利。”
“韓國之示微,非韓國男兒不勇猛,非眾大臣統兵不利,非關東五國背盟約而棄韓。”
韓非停頓了一下,在眾臣的視線下繼續一字一句地到。
“秦國士卒皆身披甲胄,手持利劍勁弩,韓國士卒布甲在身,劍鋒不利,弓弩不遠。”
“兩軍交戰,韓軍士卒劍不能破敵蔻之甲,甲不能防敵軍之劍,又是敵軍的箭靶,縱孫武在世,焉能不敗。”
一老臣上前問道:“不知王上欲何為?”
“寡人曾前往陽城,見過陽城內的鐵礦開采和武器煉製的情況,在寡人看來,陽城等城的武器產量遠遠不能供給韓國所需。”
這時這位老臣接著:“韓國現在國力日衰,若是要製造更多的兵器,勢必要增發百姓前往,如此韓國的土地又由誰來耕種呢?況且國庫的錢也不夠支持呀。現在韓國的貴族們又要招募士兵,百姓更加不夠,貴族也無法拿出更多的錢了,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
韓非回答到:
“韓國的國庫裏沒錢,韓國的百姓不夠,韓國的貴族沒有錢,難道別國都貴族沒有錢,別國沒有百姓嗎?況且民間同樣有富商,他們怎麼會沒有錢呢?”
“大王的意思是?”
“寡人打算將國家的鐵器煉製與大家一起經營,大家出多少錢相應的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每年的武器生產,一部分會歸大家所有,這樣民間的商人和別國的貴族一定會希望參與的,有了錢,又怎麼會擔心沒有人呢?”
“臣擔心大量鐵器流落民間和敵國,恐怕對韓國不利呀。”老臣擔心道。
“如果鐵器流落民間,寡人相信劍鋒隻會指向秦人而不是寡人,至於別國,關東五國有哪一個君主有大誌呢?當他們的貴族發現韓國對貴族的寬容,自然心向韓國,而他們的君主又怎麼會像寡人一樣體恤貴族呢?不定他們的貴族得到武器後,反而會被國君搶走,那麼反而招致君臣不和。”
“寡人此機自然不會出錯。”
“不過。”
韓非看著眾人,似有為難的到:“韓國以西既然要招募士卒的話,那麼就在韓國以東發展軍工吧,同時韓國以西的軍工也要遷往東邊。”
大家終於明白了韓非不是傻瓜,就算分封了土地,隻要將武器的生產牢牢的掌握在手裏,將賦稅掌握在手中,就算大家有什麼想法,恐怕也是無用功。反而要幫忙養著一大隊士卒。
雖然最終貴族一定會脫離掌控,但那至少也得是幾十年以後了,也加強了韓國的軍事,此件恐怕要再續幾十年韓國的國運,至於幾十年後,韓國是亡在貴族手上,還是秦國手上,就不得而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