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青銅浴缶(1 / 2)

李誌指指桌子上的物件,對於雅說道:“於總,說說這物件兒的來曆吧?”古玩鑒定,講究傳承有序,隻要傳承清晰,來路可靠,那麼這件東西是開門物件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所謂的傳承有序,就是指東西有名人收藏,有史料記載。古玩行中,對傳承較為看重。因此,很多有心人便給高仿贗品安排了淒美委婉的故事,來強調物件的傳承。

於雅倒不客氣,很誠懇的對四人說道:“這物件兒是我老爸從別人手中收來的,不瞞四位,聽說這物件兒是熟坑的東西。看著這物件器型端莊穩重,敞口短頸,應該是前朝的酒器。”

李誌點頭,繼續問道:“那這物件兒花了多少錢收來的?”

於雅搖頭說道:“具體花了多少錢我不清楚,因為對方家中突遭巨變,急需錢用,聽我爸說低價處理給了他。”

因為牽扯到古玩收藏和鑒定的事,騰雲把耳朵豎的老高,認真虛心的學習。從他有心附庸風雅開始,這是第一次聽人家談起古玩鑒定的事情,既感到新鮮,又有點聽不懂。

“嗬嗬……於總,事情怕是沒有這麼簡單吧?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老爸應該是被人家算計了。要聽故事,你去古玩市場聽,每一件物件兒的背後,都有一個催人淚下的小故事。”李誌樂了,故事應該有,但東西是不是真的就不一定了。

眼前的這件青銅器,目測高度有40厘米,腹部直徑55厘米左右,敞口,口頸18厘米左右。短頸,鼓腹,平底,肩部兩耳作象首狀,下似卷曲的象鼻,器身飾蟠螭紋,肩部一道有突起的八個餅形飾。

器型比較大,身上布滿了紅斑綠鏽,一眼看上去給人一種古意岸然的感覺。因為是熟坑的物件,包漿略顯明亮,表麵有點賊光。

“於總,我可以上上手?”隻憑肉眼,李誌即使不用自己的怪眼,也不看好這物件,之所以還要上手,那隻是確認一下自己的第一眼感覺,找出佐證給出判斷,也顯得對於雅負責。

“李先生,你可別這麼客氣,我讓賀剛把這東西送來就是讓你給掌眼的,你隨便看,沒關係的。”於雅沒想到李誌比自己還小,居然懂得這麼多古董行的規矩,本來隻是想試試李誌的,現在看來真遇到行家了。

“騰總,麻煩你找人拿副手套給我。”李誌點頭,在騰雲看來,激動人心的一幕就要開始了,卻沒想到李誌不但沒有伸手拿東西,反而讓自己給他找副手套。

“張經理,拿副手套給李先生。”酒店中手套那是人手一副,因為他們隨時都會用到,所以都是一直帶在身邊。

戴好張經理遞來的手套,李誌才小心的一手抓住口沿,一手托住罐底仔細的看了起來。大罐的分量可是不輕,拿在手裏的感覺,這東西最少也不會低於30公斤。

李誌並不經常鑒定古董,即使鑒定古董他也用不到隨身帶著放大鏡強光小電筒什麼的工具,瞅個機會用怪眼打量一番,便能立判真偽,沒必要有事沒事的帶套工具到處顯擺。

這次的鑒定從頭到尾李誌都沒有作弊,像這種有年頭的東西,即使仿製的再高明,也總有蛛絲馬跡可尋。首先是青銅的提煉工藝,古人的提煉技術,絕對不會比現代工業化提煉技術高明。

當然,銅質隻是鑒定的一部分,鏨刻工藝、鑄造技術等方麵都有一定的工藝流程可循。仔細的看過之後,李誌才把笨重的青銅大罐放到桌上。

“於總,很遺憾的告訴你,你的這件青銅器,是現代技術鑄造的仿品,其歲數應該比你我還要小很多。”有了自己的判斷,李誌從容的給出了結論。

見於雅一副不相信的模樣,李誌指著桌子上的大罐說道:“首先,我要糾正一下,你的這個大罐不是酒器,而是仿戰國時期的青銅浴缶。青銅浴缶是古代常用的洗浴禮器,隻有在重大的祭祀活動中,才使用它沐浴,以顯示對祭祀活動的尊重。”

“啊?這是古代洗澡的工具呀?你這個說法挺新鮮,我還是第一次聽到。”於雅有點吃驚,前麵幾位小有名氣的專家鑒定後的結果先不論真假,可都說這是祭祀用的酒器,而不是什麼青銅浴缶。

“嗬嗬……這隻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於總不信,大可以拿著東西去做碳14鑒定,我敢保證,這東西的實際年齡,不會超過10歲。還有,你這件東西不全,原來應該在上麵還有個蓋子。”李誌很確定,這東西雖然是高手做出來的高仿貨,也經過特殊做舊處理,但是鏨刻工藝就不講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