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將之做為一種壁壘(2 / 2)

這事說得好聽一點,是安全質量認證,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準入證”,隻有獲得了認證委員會的合格認證,才能夠獲得進入太空基地的許可。這個就像是美國人、歐洲人進行幹的一樣,華夏廠家生產的食品、藥物等產品想進入他們的市場,就必須得到他們設立的機構的認證才行。

這裏麵有兩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個是美國******保健與服務部的公共健康服務署下屬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推出的FDA認證,另外一個是歐洲人推出的汽車排放標準。

通過FDA認證的食品、藥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等產品,被全球公認為是對人體有效且能夠確保安全的產品,是產品品質與效果的全球最高標準證明。

自1990年以後,美國FDA與ISO組織等國際組織密切合作,不斷推動一連串革新措施。尤其在食品、藥品領域,FDA認證成為世界食品、藥品的最高檢測標準。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最高食品安全標準。隻有申報的產品經過對人體使用產品後的143個關鍵檢測點位作監測,對2-3萬人持續3-7年的監測,完全通過合格的產品,才會核發FDA認證。

當然,美國的FDA無論多麼嚴苛,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們本國的製藥企業、食品公司是一定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他們不可能製定出來一個就連本國企業都無法達標的標準。再加上一個FDA認證周期做下來,花費的資金是個天文數字,高達數億美元之多。

苛刻的技術要求,昂貴的認證費用,兩者加在一起,就把很多外國企業阻擋在了美國消費市場之外。歐洲製定的汽車排放標準同樣如此。歐洲早前2005年的時候,就開始在成員國境內強製實施歐IV標準,而在華夏的首都燕京,直到2008年奧運會前夕,才開始強製推廣歐III標準,而在華夏境內的絕大多數城市,還是實施歐II,甚至是歐I標準。

汽車排放標準越高,那麼對汽車生產工藝的要求越高,無形之中,就加重了他國汽車進入歐洲市場的難度。甚至根本就不可能進入歐洲市場銷售。

這兩個例子所折射出來的,其實就是一個“標準”的問題。“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這裏的標準指的是同類產品的技術標準,既具備先進生產技術、工藝的企業,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將官方、半官方製定的產品技術標準提高到自己能達到而競爭對手達不到的水平,將競爭對手封殺在產品生產領域之外,或者至少也要牽著對方的鼻子走,讓其疲於奔命,危機四伏。

將標準問題稍微轉化一下,就是國與國進行貿易的時候,經常會碰到的技術壁壘,另外還有打著環保名義的綠色壁壘等等。

劉士卿這次打算做的,就是製定一個這樣的標準出來,然後將之做為一種壁壘,確保太空基地內銷售的產品,絕大部分都打著銀河實業的烙印。如果太空基地真的能夠建成,那麼上麵將會容納一萬人,這麼多人的吃喝拉撒玩等方麵的需求,就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銀河實業如果能夠壟斷這個市場,必將賺取到非常可觀的利潤。

同樣的,那些試圖獲取認證資格的,就隻能遵守銀河實業製定出來的遊戲規則,繳納昂貴的認證費用,曆經長時間的認證環節,最後才可以獲得進入太空基地,跟銀河實業的產品競爭。如此一來,他們就很難獲得競爭優勢了。

英國、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都是玩弄“標準”、製定遊戲規則的行家,當邵若漣把真實意圖亮出來之後,這些國家全都炸了營,其他國家也都不是傻子,他們出巨資,購置太空基地的股權,是為了將太空基地作為前沿陣地,提升本國科研水平,製造工藝等,歸根結底,是為了提升本國產品的競爭力,如果任由銀河實業執掌太空基地的認證標準的話,那麼他們的產品直接就被擋在了太空基地大門之外,還提升個屁。(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