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銘的記憶中。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在原來的世界可是當年金雞獎的大贏家,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
但令人意外的是,各大電影公司都不感興趣,無人購買,結果在國內的票房為零。
後來,這部電影以6萬美元的價格,被引進島國。
本來隻是為了促進兩國文化交流,但沒想到這部電影在島國創造了票房奇跡,最終獲得了8億日元!
剛開始隻是在東京一個電影院裏放,本來隻準備放一遍,沒想到一放就是一百多遍。
電影院裏外,到處都是從島國全國聞訊趕來的觀眾們。
剛開始是普通觀眾,然後是影迷,再往後影評人都來了。
再後來,這部電影送到了島國各大城市裏放映,並在東京、大阪、京都等城市都掀起了一股熱潮,也算是一種另類的火爆。
雖然這個世界和地球非常相似,但江銘並不能確定這部電影的未來。
畢竟年代不同。
對於科技來,1999年和如今的015年,簡直就是兩個世界,而且這個世界的科技要比地球似乎更為發達一些。
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優勢。
正因為這裏的科技發達,這部影片的質感以及拍攝技術要比原版更為細膩。
事實上,兩者最大的差異當屬電影的宣傳營銷以及發行放映,也就是宣發。
在江銘看來,原版之所以沒人購買,並不是因為電影不好,而是影片的宣發不到位。
不然也不會有後來的反轉。
王東非常注重這部電影,甚至電影還沒拍完的時候,他就聯係了申海的宣發團隊。
雖然《那山那人那狗》的首輪排片量不高,但也要比原版好上太多了。
至於結果如何,隻能盡人事聽命了。
三人坐定之後,觀影正式開始。
成片和江銘之前看到的樣片沒有太大的區別,最大的不同就是配樂。
但千萬別看配樂,文藝電影最重要就是音樂,選一首好的主題曲,不僅是個加分項,有的時候甚至要比電影本身還要重要。
時間緩緩流逝。
觀眾們也被風景秀美,山水如畫的景色給吸引了。
影院內的第一聲歡呼,是韓麒出現的時刻。
“哇,麒好帥。”
“麒的熒幕首秀。”
“啊啊啊,我家麒也太可愛了。”
“噓,點聲,趕緊拍下來。”
觀眾們舉起手機,拍著照。
顯然。
首映來觀影的,很多都是韓麒的真愛粉。
隻是她們萬料不到,本尊就在這裏。
伴隨著父子上路,電影進入了最重要的時刻。
這一刻,也是導演王東最緊張的時刻。
公路片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力,雖然這部影片不能完全算是公路片,但二者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同樣是以一段旅程為背景,同樣是主人公在這段旅程中完成了思想的變化,人物關係的升華。
唯一的區別就是這部影片沒有汽車,沒有衝突犯罪,沒有令人激蕩的情節,有的就是默默的溫情,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隨著劇情的推進,影片迎來了第一處淚點,給五婆讀信。
影院內很黑,但江銘能聽到陣陣抽泣聲。
觀影的第二聲驚呼,來自韓麒與侗族少女跳舞的時刻。
“哇……”
“這女生是誰啊,是挺漂亮的,不過還是配不上我們家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