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檸在院子裏坐了一會,實在無聊,就站起來去了屋裏。
果然還是記憶中的模樣,三間屋子,不到一百平,擺了幾張特大號的辦公桌,牆角立了幾張書架。???
他走到書架邊,大概掃了眼,這些應該就是已經出版的作品了。幾乎都是實用技術書刊,既有鉗工技能手冊、電工線路入門、拖拉機維修保養,也有養雞技術手冊、牲畜疾病防治。
畢竟出版社掛著科技倆字嘛,又是剛成立,高端的書沒人在這投稿,那就隻能接地氣一些了。
不過,這種書不管工人還是農民,其實真沒幾個人看的,賣個幾千冊就不錯了,賺不了什麼錢。
恰逢文青風潮泛濫,這年代最受歡迎的還是文藝類書刊,沒記錯的話,後來幾乎人手一份的讀者跟青年文摘就是今年創刊的。
不僅是文藝作品興盛,出版業也正迎來黃金年代,現在書號都是敞開了給。
??在書架上掃了好幾遍,徐檸終於找到了兩本能看的,簡愛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剛到院子裏,那本簡愛就被薑曉雅搶走了,徐檸又要不回來,隻能拿著那本鋼鐵打發時間。
??太陽越升越高,氣溫飆升,知了在樹上發了瘋似地叫喚,越發的心煩意亂。
薑瑞他們終於把稿子過了一遍,接著整理好,下午就可以交付印刷廠了。
這一類的書本來銷量就不高,當然是越簡單越便宜越好。而且,這會也沒有後來出版的那麼多流程,不用三校,連封麵都是固定模板。現在送過去,一周就能批量印刷出來,不到半個月就能送到書店上架。效率極高。
忙完了這個,幾人一人一個搪瓷茶缸,泡上茶,又聊起了下周的出版書單。
不過,氣氛卻稍稍有些凝重。
好像是出版社業績不好,成立一年多,出版的書沒幾個銷量好的,財務上有點入不敷出。
幾人正聊著下一步的出版計劃,打算改一下出版方向。
有的外國營養搭配一類的書賣的挺不錯,可以試試,有的想出版急救手冊一類的書。
徐檸聽的一陣頭大,忍不住插話道:“薑叔,這些都是眾書,為什麼不換個市場大的方向?”
看徐檸搭話,薑瑞也不生氣,道:“不出版這些,我們出版什麼?難不成出版?這個市場大,也沒人給我們投稿啊。”
因為成績好,人又機靈,所以這些長輩也對他更寬容一些。若換做別人這麼問,八成就是一句你懂什麼敷衍過去了。
“那教輔書呢?”徐檸又問道。話一出口,他自己都愣了一下。
他突然想起來,八十年代初教輔書很是熱鬧過一陣的。原因嘛,一來是這幾年高考熱度越來越高,再有就是教輔書實在太稀缺了。像徐檸,他準備高考的唯一一本教輔書,就是那本在新三屆學生中大名鼎鼎的號稱吃透之後就一定能考上大學的數理化自學叢書。
那書一套共十七冊,售價二十,花了他爸半個多月的工資,就這還是好不容易托人買到的。
而別的教輔書,壓根買不到。尤其是英語,書店裏隻有詞典,別的幾乎看不到。
記憶中,不久之後火起來的是一本海澱名師講**的書,剛出版就大受歡迎。以至於後來很多出版社跟風,封麵清一色的海澱名師,內容則東拚西湊,質量奇差。但因為趕上了風口,那些跟風的出版社都賺了不少錢。
“這個不歸我們出版。”薑瑞搖了搖頭,又看向一邊的同事張枝江,“老張,教輔書是隻有教育跟兒童出版社能出版吧?”
“你那都是啥時候的消息了,年初就放開了。”
“放開了?”薑瑞愣了一下,想了想,道:“銷量咋樣?”
“我在書店看到過幾本,賣的都挺不錯的。……反正比咱們這些書賣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