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沒留意,但書店一定清楚,在學習資料的選擇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有多大。
徐檸以前認識一個琴行的老板,人家賣琴,在普通客戶那是開張吃三,而鋼琴老師去買,那就一分錢不賺,成本價就賣了,態度還好得不得了。
原因也簡單,家長買鋼琴必然是要問鋼琴老師的,老師一句話,就能幫琴行拉來幾個,十幾個,甚至更多的客戶,當然得心對待。
徐檸的書就是這種情況。
這書的名氣是從教學學習班傳開的,那些英語老師們是第一批顧客,回到各自學校後,其他老師就是第二波顧客,他們要為自家孩子買。
而第三波,才是學生。
事實上,到現在為止,買書的大部分就是老師,學生那至少還得過幾才能傳達到呢。
但僅僅是前兩波顧客,已經足夠書店決定追加訂單了。
因為,一位老師買書很可能就意味著幾十個學生也會買,這種簡單的認知書店還是知道的。
僅僅三,出版社接到的訂單就達到了兩千冊,提前完成了約定的基本銷量標準。
書確定是火了,但接下來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價格。
是的,書要漲價了。
之前送到書店的批發價隻有一本不到四毛五分錢,書店那邊的定價也不過六毛。
而書店裏書籍的平均定價是一塊。
如果繼續之前的定價,出版社賣一本書的毛利頂多不到兩毛錢。
之前是怕定的太高賣不出去,可如今不同以往,書賣的這麼好,繼續照之前的定價出售,出版社這邊指定不甘心,書店那邊也不願意。
漲價,必須漲價。
出版社跟書店那邊是一拍即合。
大家很快商量了新的價格。出版社批發價漲到一本一塊,書店那邊漲到一塊二。
不過,明著漲價又不大合適……
但可以弄個精裝版嘛。
封麵重新設計,紙質好點,裝訂精美點,這樣再漲價就完全不是問題了。
很巧的是,書剛漲價,恰好趕上學生這一波購買潮。結果銷量不但沒降,反倒大幅增加了。
一時間,書店的教育櫃台前竟排起了隊。要知道,以前有這待遇的也就數理化叢書那寥寥幾本奇書,不知多少人看的驚掉了眼鏡。
這一大早,徐檸跟薑曉雅騎車去了百貨公司對麵的書店。沒別的意思,就是滿足一下虛榮心!
看著店裏買他書的顧客,心裏那叫一個舒坦。
“他們都瘋了嗎?”
薑曉雅看著教育櫃台前擠滿的學生,又看看旁邊站的徐檸,一時目瞪口呆。
聽再多遍,也不如眼睛看到來的震撼。這些人,竟然真的是買徐檸的書的,是別人瘋了,還是她眼睛出現幻覺了?
“的什麼話,好書買的人就多,多簡單的道理。”如果不是手上扶著車子,徐檸怎麼也得扶腰揚下巴擺擺pse。
薑曉雅抬頭看著他,水汪汪的眼睛眨巴眨巴,像是突然不認識這家夥了一般。
“徐檸,曉雅,你們也來買書啊?”吱呀一聲,一個女生在旁邊停下了車子。
“馮莉,你怎麼也來這了?”薑曉雅高興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