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開學第一課(1 / 2)

到下午五點,宿舍最後一人終於到了。

這家夥穿著背心大短褲,頭發梳成八字開,這會最流行的發型。反正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羈!

事實上,這家夥也的確是。

這人叫李傑,京城本地人,跳脫性子,外加憤青,最常的一句話就是:去他的!

不喜歡的課,一句去他的,期末及格全靠最後一周突擊。畢業後沒兩年,突然迷上了攝影,又一句:去他的工作,就辭職開始滿世界的跑。

零幾年的時候,這家夥跟腦子抽抽,突然想定居南美,錢不夠就挨個賣房,京城的房子!

再後來見麵時,徐檸隻記得這家夥唉聲歎氣,最聽不得人家提房價的事,也再不去他的了。

宿舍的人聚齊,又互相做了介紹,接著就各忙各的。

剛到新地方,大家都喜歡抱團,一塊吃飯,又一塊繞著校園瞎轉,半功夫就熟悉到能互相聊理想了……

幾個大學新生聚一塊聊理想,這你敢信?但這年代還真就流行這個。還聊書、聊新聞、聊詩歌呢!

熱烈、純粹、好學、附庸風雅,這幾個詞幾乎就能概括這年代的大學生形象。

比如徐檸,當年硬著頭皮也聽了幾場交響音樂會,大家都不懂,就是覺得聽這玩意特厲害。人家演奏一停頓,台下就熱烈鼓掌,結果把人家演奏節奏全打亂了,氣的樂隊指揮在台上好一頓罵。一直到多年後,這事還被當成笑話流傳。

第二,徐檸他們早早起床,本想去繼續熟悉環境的,結果滿校園都是早讀的學生,腦子一熱,幹脆也跑回宿舍拿書加入其中。

京大宿舍樓旁的每棵樹下都有一個早讀的人,這話並不誇張。當年為了爭奪一個僻靜的早讀點,徐檸可是幹過四點就起床的事,結果壓根看不清字……

轉完戶口,又辦理了各種證,接著徐檸他們就漫無目的的在學校轉了兩。

終於接到通知,讓大家去理科教學樓開班級見麵會。

大家立刻打起精神,一個宿舍的在一塊,三五成群的往教學樓去。

徐檸到地方一瞧,班裏已經快要坐滿了,好多熟人。他們整個專業的新生都在這,五十多人,就湊夠了一個班。

講台上站了倆老師,一個中年人,一個稍年輕些。

沒記錯的話,年長的那位叫王捷榮,一身整整齊齊的鍾山裝,黑框眼鏡,標準的老派知識分子打扮。

徐檸對這位印象極深,一則是學識極淵博,再則是這位的刻板嚴謹已經到了標新立異的程度。不管氣多炎熱,風紀扣永遠扣的一絲不苟,給人一種不為外物所擾的感覺。

年輕的那位則是叫楊離,他們輔導員。脾氣寬厚,話風趣,一話時就總喜歡帶著笑。

雖然有班主任輔導員,但在徐檸的記憶中,老師們在課下跟學生並沒有太多交集,班級事務向來是學生自理。這一點,跟其它學校嚴格的輔導員製度截然不同。

輔導員拿著花名冊點名,點到的就喊一聲道。

每喊到一個名字,徐檸就抬頭看去,名字跟臉一一對應,有種強烈的時空交錯的感覺。

點完名,接著就是上台自我介紹了。不外乎叫什麼,哪來的,以及愛好什麼的,最後總結一句:希望大家以後互幫互助。

沒轍,班裏多半都是農村來的,沒什麼文藝細胞,自我介紹當然也幹巴巴的。

接著就是選班幹部。大家互相都不熟悉,隻能老師來任命。也沒別的方法,就是從那些高中時做過班幹部的學生裏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