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思潮(1 / 2)

這時候,同行的另一位物理學家笑著接過話說道。

“……要是沒有‘觀測者文明’贈送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我們要想實現可控核聚變還不知道要多久。現在可是看到了希望。”

“而一旦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實現,那帶來的影響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也是……”

那一位先前說話的物理學家也笑了,點了點頭。

而這時候望著窗外天上的吳木,再出聲說道,

“……最重要的影響可能是,我們知道了他的存在。那不管多麼遙遠……知道了,我們的心理就會發生變化。”

“當然,也可能在日積月累中消磨了這種想法,畢竟我們接觸不到他。”

吳木說著話,止住了聲,轉過頭。

兩位物理學家聽著沉默了下,緊跟著,其中位物理學家樂觀地說了句,

“這或許是件好事,知道邊界的存在那我們總有一天就會突破邊界,確實知道其他文明的存在,不管多麼遙遠,我們也終究會有和‘他’交流的欲望……或許算是對人類文明來說,有了一個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嗯……”

吳木應了聲。

三個人掠過了這個話題。

“吳教授,你覺得我們人類文明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身在其中,難窺全貌。不知道。”

或許還有一種影響……就是這兩個考驗的問題,可能會長久地困擾著人類。

……

紀拙花了些筆觸,寫下了這路途中的一幕對話過後,

劇情就再較快地往下繼續發展著。

文中。

吳木回到首都大學之後,

周圍似乎一切都未曾發生過,

學生們依舊在上學, 大學裏的講師們依舊在講課。

隻是這隻是一起變化的開始。

很快, 首都大學內,一些核聚變領域的專家和材料等領域的教授都被秘密抽調走了一部分。

吳木知道這個, 隻是因為與會的一些專家教授在會後依舊保持著一定的交流。

而同時,不知道是出於何種想法和目的,

官方對這件事兒的相關準備和措施, 都用將信息同步給當時與會的專家教授們,

比如‘觀測者文明’贈送的‘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和掌握。

吳木知道,

官方抽調了大量專家, 再這些專家學者的加入下,那些數據中‘可控核聚變技術’部分資料被解碼翻譯完成。

在相關專家進行研究掌握這‘可控核聚變’的技術後,

發現這份資料中, 包含著一條嶄新的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完整道路,

一份技術還是徹底完善成熟, 大概能到人類文明對二代,甚至三代小型聚變反應堆的程度。

於是,

在這些專家掌握了這‘可控核聚變’技術之後,

轟轟烈烈的‘新可控核聚變實驗堆’建造工作就開始了。

書中吳木所在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在這個項目中, 成立了一個偌大的項目組,

在海邊一處位置合適位置選址, 由一位可控核聚變領域的權威院士擔任項目總負責人,建造這個實驗堆。

實驗堆的目標是直接達到示範堆的標準,能進行相當功率的發電供電。

而與此同時,

除了吳木所在國家以外, 其他一些大國,也在轟轟烈烈進行著‘可控核聚變實驗堆’的建造。

至於一些小國, 即便是他們也同樣能接收到這份資料,

但他們能找到掌握這份技術資料的人才都很少, 也沒有這個資源和能力去建造可控核聚變的反應堆。

於是,

幾乎是必然的, 幾個大國之間, 掀起了一種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建造進度的競爭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