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先生真幽默。”
“紀先生考慮問題的角度的確很有建設和啟發性,想來給不少剛開始創作的作家朋友能帶來不少思考。”
采訪就在這種情形下持續進行,
紀拙感覺越說越心累,不過為了禮節,還是保持著微笑。
“紀先生對現在的網絡創作環境有什麼看法?”
頓了下,許記者再詢問道。
這是個挺嚴肅的問題了,紀拙停了下,回答道,
“挺好的。”
“嗯……原本以為紀先生這種比較喜歡創作一些偏出版類題材作品的,可能更偏向喜歡更慢節奏一些的創作環境。”
“事實上你說得那種快節奏的作品,我也看。在疲累了一天之後,你想看得可能更多是一種消遣,和對自己身心的一種放鬆,而不是需要他有某些深意或帶來某些反思。”
“紀先生也看?紀先生說得的確是。在累了一天下班後,我也更喜歡看一些令人輕鬆,不用過多去思考深意的。反倒是一些擺在書架上的名著很難翻下去……不過紀先生您的作品我還是看得,即便再累得的時候都能看得下去。”
“謝謝。所以我說,創作環境挺好的。既能容得下一些快節奏的作品,也能容得下我創作過的那些偏門的題材。至於讀者喜歡看什麼,讓讀者選擇就好了。”
“謝謝紀先生的回答,紀先生的回答令人耳目一新,也有新的思考。”
“那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關於紀先生您新書的事兒了。我也在看您的作品,知道您最新的作品《時針躍向死亡》已經連載完本,所以也想關心下您的新書情況。我相信不少您的讀者也很關心,您新書會是怎麼樣的題材,會在什麼時候發布。”
書房裏,相對坐著,紀拙看著對麵詢問著問題的女記者,
沉默了下,
怎麼感覺繞著繞著,問題又再繞回來了。
怎麼都想關心下他新書什麼時候發……他也想知道。
“許記者,你更喜歡什麼題材。”
“我更喜歡《牧童尋仙》這種類型的作品,故事帶著最奇妙的幻想,就像是小孩浮想聯翩的美妙想象,看著令人治愈而平靜。”
“……看來紀先生是想對新書題材暫時保密了,那就暫時給讀者們保留一個懸念吧。”
“紀先生,那我們的采訪問題就結束了。您需要聽一下剛才的采訪錄音嗎?”
“不用了。”
“那就再次感謝紀先生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最後,能不能給紀先生您在拍張照片。”
“行。”
“那就在這兒,在您創作作品的書房。”
“您可以對著電腦,像是平時創作時那樣自然坐在電腦前就行……嗯,好了。”
這張招聘最後是從側麵拍的。
書房外陽光正好,透過窗往書房裏揮灑下陽光。
筆記本電腦屏幕擺在書桌上,微微泛著光亮。
坐在電腦跟前的人目光落在電腦屏幕上,手指放在機械鍵盤上,似乎正沉浸在現實中。
而現實是,紀拙擺了好半天姿勢,那攝影師才滿意地拍下照片。
排完了之後紀拙看了眼,雖然拍得費時間,但還是挺滿意的,
將他的帥氣和創作時的認真體現的淋漓盡致。
“……那紀先生,我們就告辭了。這次打擾您了。”
“要不再坐坐,快到晚上了,一起吃頓飯?”
紀拙客氣地挽留了句,
這位中年女記者,狗作者的忠實讀者還真有些猶豫,
不過頓了下還是搖了搖頭,
“就不久留了,為了讓采訪報道盡早呈現到讀者麵前。我們就先回去編寫報道了。采訪稿出來之後,會再發給紀先生您看。”
女記者和攝影師帶上剛才的簽名書,走了。
紀拙門一關,
就是往沙發上一癱。
雖然采訪全程就是坐在那兒沒咋動彈,
但這會兒采訪完了,
紀拙還是感覺累,
身體累的同時還心累,
就感覺這個記者迪化的挺嚴重,他在隨口的回答,都能給他牽扯出來些深刻含義來或者誇讚他幽默來。
最後的最後,還問他新書的事兒……
嗯,好像是有挺多人關心他的新書,那他的新書是不是,是時候考慮下了。
“叮咚。”
“秒速三十萬:紀拙,出來吃飯嗎?
秒速三十萬:對了,你剛才都沒回消息,是在碼字嗎?”
“拙而不凡:……吃,你請。
拙而不凡:百姓日報的采訪。
秒速三十萬:哦……還以為你在寫新書了。
拙而不凡:在寫了,在寫了。
秒速三十萬:……”
收到了雲輕慕的消息,
紀拙掙紮著,再從沙發上爬了起來。
……
“老弟,坐啊,想吃點什麼自己點啊。”
帶著雲輕慕,再到了那個燒烤攤上,
自從來這燒烤攤吃了一回,之前那個‘來兩串燒烤’就被他拋棄了。
攤主哪來張印著菜名的單子,
“吳哥伱這兒還搞上菜單了啊。”
“新印的,新印的。”
來了好幾回,紀拙總算是知道了這個攤主姓什麼,
還不是問的,聽來這攤位上的顧客喊的。
聽著紀拙的問,攤主回到烤爐後麵流著汗,笑嗬嗬著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