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四篇章(1 / 3)

雨的故事就像是恢弘史詩中一位偉大人物的一生,

每段故事都帶著強烈的曆史感,每處細節都令人遐想,就像是見證了這段史詩中一個個重要的節點,

讓葉林漢這個讀者激動不已。

而最後的曆史評價中,

曾經要征服暴雨的少年雨,就如同當初部落裏那人說得一樣,變成了“太陽神和卡基神的使者”。

也算是個很有意思的細節了。

是因為他是卡基神的使者而偉大,還是因為他是偉大的首領雨才變成了卡基神的使者呢。

屋裏。

閱讀著《帝國史詩》的葉林漢看著第一篇章的結尾,停頓了下。

他挺喜歡第一篇章的主角首領雨的。

就如同最後的曆史評價,首領雨勇猛而剛強,智慧而富有人格魅力,

他帶領著族群崛起,帶領著雨部落強大,他是卡基人的第一位王,就像是每段史詩中那個耀眼的偉大人物。

頓了下過後,

葉林漢再繼續往下翻看起來第二篇章。

嗯?

第二篇章的故事好像換了主角。

維斯人?洞羊?

葉林漢隻是這樣想了下,

再往下,就再沉浸在作者對第二個故事的描述中。

就這麼沉浸在故事中,

開始的時候,

葉林漢還傾向於從第二篇章的主角視角看到雨部落現在的情形,

看看書中,曾經首領雨的雨部落現在怎麼樣了。

不過漸漸的,隨著第二篇章主角森的故事發展,

葉林漢更多的投入到了森的視角,沉浸在森的故事中。

如果說首領雨就是天生的王者,

那森就是起於最卑微的地方,一生大多時候都是在苦難中渡過。

不過是早期被困於卡基人的籠圈裏,和其他牲畜一樣。

盡管書裏沒去描述森遭遇了什麼,反而一直寫出來的是森積極的態度。

但從側麵和最後的結果看,森在這卡基人的籠圈裏遭受了不少的苦難,並且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而後期,即便是成為了維斯人的領導者,首領。

但她一生都帶領著族群在漫長的遷徙途中。

直到她死去,族群才圍繞著她的墳塋,建起了新的聚居地。

和首領雨一樣,森一生也在為族群的生存中努力,最後死去。

就像是森還幼小時候的那句話,“為什麼不離開這兒呢?”

就奠定了森一生的未來。

這是個苦難的人,就如同她苦難的族群,

這是個偉大的人,她帶領著族群重新獲得繁衍生息,壯大的機會。

沉浸在其中,

葉林漢一直看完第二篇章。

在第二篇章的末尾在停頓了下。

從這兩個篇章的一些內容,

比如森帶領著族群離開這應許之地前,曾說維斯人終有一天將回到這裏。

比如首領雨臨時之前,對洞羊的擔憂。

比如兩個族群所信仰的,太陽神與大地母親,宗教信仰之間明顯的衝突。

似乎都能看到這個族群之間將綿延不知道多麼漫長時間的糾纏和鬥爭。

另外,

也難怪他看網上不少讀者各自支持著首領雨跟森,互相爭論,

就像是維斯人和卡基人的矛盾從書裏延伸到了現實。

這個兩個篇章中的首領雨和森,都各具自己的人格魅力。

首領雨剛強而智慧,勇猛而偉大。

森堅韌而積極,同樣智慧且偉大。

葉林漢很難評價說他更喜歡誰,

要說網絡上爭論的兩方,他更支持誰的話。

他支持第三方,兩個都喜歡。

停頓了下。

葉林漢再繼續看下去第三篇章。

第三篇章的故事遠比前兩篇章壓抑的多,

即便是第二篇章的壓抑作為讀者也終究能看到希望。

但第三篇章的故事,就是個卡基人中普通人的故事,

就像是書中描述的一樣,馬特瘦弱而矮小,生活在一個普通甚至貧瘠的家庭。

第三篇章故事中的宏大背景是卡基人與維斯人第二次宗教戰爭,

因為曆史,因為宗教爆發的戰爭。

因為前麵兩個篇章的鋪墊,第三篇章的宗教戰爭合情合理,讓讀者從這細節上感覺到強烈的真實感,

就像是在閱讀一段恢弘的,存在這書中世界的一段史詩。

隻是第三篇章的馬特,隻是這個恢弘史詩背景下的一個小人物。

他母親還活著時,用金錢買下來他不用上戰場的資格,

隻是當他母親死去,再無人庇護他,他最終還是走上了戰場。

而即便是上了戰場,他因為瘦弱矮小也沒能成為正麵對敵的戰士,而是成為了一名後勤人員,

但即便這樣,最後還是在這場戰爭中,可以說是無聲無息的死去。

即便是第三篇章最後一段的曆史評價,

也未曾再提到馬特的名字。

第三篇章的主角馬特,在這第三篇章的史詩中卻隻是個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