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和林回到銀月樓時,趙猛他們也在這裏了,不過就在門口不遠處。因為大堂中央還是有那麼多人在,隻不過不是念了,而是不斷翻找、查閱(他們是在校對賬目,主要是官府的人)。查賬自然要比統計賬目更要複雜、繁瑣。田和林一看這陣仗,有些動容:這不會深更半夜也要這麼搞吧,以後要把賬本格式搞出來才好,不然查個賬就得累死個人。想想那些人,一邊看左邊的賬本,一邊看右邊的,看完還要看你一天的賬也沒有加錯,所以都會拿一個小算盤(不要小看算盤,新中國的核武器就是算盤算出來的,要是沒有這個,這核武器就不好說兩三年搞得出來了。而真正會用算盤的人的運算能力都是很強的,我們使用錯位相加法,而他隻需要算盤法。所以不要輕視之。在古代算盤就是會計必須課,而且僅次於讀書。所以小二除了端茶送水外,其空閑時,往往不是看廚師炒菜,就是看掌櫃打算盤。以此學會一門本身擺脫貧困)。所以一葉紙平均下來也得30秒,而一本賬冊一般300頁,就是兩個半小時。搞的快的就算兩個小時一本,搞得慢的就得三個小時了。那麼是否是搞得快的就比慢的能力強呢?
如果,有一個人可以一個小時就核對完成一本賬冊,那麼說明什麼呢?如果這個人核對後的賬冊是完全無誤的。那麼說明他在同一時間,看到了兩行或者三行字,也就是說他必然是一個擁有夢境之國的人,人口為3人以上。所以他一個就頂你兩三個人。如果按勞分配,自然工資待遇優厚了。而且隨著這種運用能力的發展,其能力也就越強,即使一目十行也不在話下。而這種人的工資待遇往往不是之前的十倍,而是上百,上千倍。
聽著這嘈雜的算盤聲,田和林拍了拍肚子,小聲說“還好,吃過飯才回來”。旁邊的小翠也是有些悶悶的說“小官兒人,他們怎麼還在這裏啊?”田鼠似乎聽出了小翠的聲音,回過頭來,看到了田和林,笑著說“小官人,今天趙叔可是帶著我們把草市給逛遍了。”田和林點點頭,“嗝兒”一聲從小肚子裏發出,捂著嘴“你們吃飯沒有?”田鼠說“我們外麵吃過了”。趙猛笑著說“小官人,今天我可是在草市裏找到一個耍猴的人。”田和林自然明白他的意思,隻是點點頭。又看了看這群忙活的人,正要帶著小翠離開,回後院睡覺的。(銀月樓主要分前後兩棟樓,前麵的有5樓,後麵的隻有二樓。兩棟樓呈7字形,平行排列,間距為12米。平行的缺口處即為東後門與南後門,大門在東南角。田和林就住在西北角的二樓,雪月房)
忽然一個中年渾厚的聲音響起“樓下可是晉熙縣的田府小公子?”田和林看了看二樓,不知是誰叫自己。而此時田才慌忙跑下樓梯,來到田和林旁邊,小聲對他說了幾句,見田和林點頭,就把他抱到了二樓。其餘人也是跟著上來二樓。
二樓隻有二十一張桌子,而隻有角上的這一桌更大一些。這個桌子是長方形的,長的方向正對店門口,而知府大人也就是正對著大門的方位入座。其左邊坐著的卻是一個和尚。田知府敷著胡須,笑著看完這沒有桌子高的小娃娃行過禮,哈哈說道“我聽聞晉熙知縣今年才上任,便接連呈上佳報,故此詳問之下,才知:這裏麵可都是你這小娃娃在幫忙。今日一見,果然不錯。”田和林望著這一米七幾的紫袍大官,說道“大人過獎了,我的本事哪有那麼大,都是知府大人領導的好,知縣才能如魚得水嘛。”田知府看著他小巧可愛的表情,有些喜愛,說“不知你是否入學啊?”田和林想了想說“隻是讀過幾本書,不知算不算入學?”田知府一聽:這口氣,就像是頗有幾把刷子的讀書人說的話,笑了笑“哦3?不知是哪些書啊?”田和林啞然,想了想說“呃!儒學、理學、諸子百家,都是讀過的。”田知府也是啞然,本來以為隻是幾本書,所以一時間沒有想到如何接話了。而一旁的和尚卻是問道“我佛家典籍,可曾讀過呢?”田和林點點頭說“讀過一兩本吧”和尚問“不知是哪兩本?”田和林又是一噎啊:幹嘛這是,想幹嘛直說啊。回道“《開寶大藏經》”(準確說是佛家典籍彙編,包括經、律、論)。和尚啞然,(要知道這《開寶大藏經》可是很多本書的,說它是一座佛家寶塔也不為過,因為一座塔或許才能裝完這些佛家書冊吧)。不相信的問“我習《開寶大藏經》逾二十載,莫能曉其理,不知小施主可否解惑?”田和林看了看這個旁邊的和尚,田才介紹道“這位是昭覺寺的法華禪師,田大人特意請來見證魁首的”田和林歎了一口氣,點點頭說“你問吧。”
這裏,我們簡單講講他們之間的辯論與解析。法華問“《華嚴經》中,遠離一切虛妄想著,如是究竟到於彼岸。”田和林說“從虛幻的想象世界中走出來,就能實現到達彼岸的願望。”究竟就是到達、實現的意思。如果你擁有夢境之國,那麼就很好理解這句話了。它表述的就是將夢境之國中發生的事情(成功到達彼岸)在現實世界中再發生一次。《心經》上說,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也是差不多的。意為:認清夢境與現實的區別,將夢境中的成功複刻在現實中,最終實現涅槃。因為佛家經典以盤旋繞梁方式打開桎梏,所以往往分不清夢境與現實的。所以它的本意應該是避免將夢境當做現實,才能實現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