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
“太子,且說說你對攻略西域的看法?”
朱棣見眾人皆默不作聲,不得不點名道。
朱高煦拱手道:“稟父皇,兒臣認為,我大明若能拿下西域,可至少增加百年國祚。”
朱棣聞言一喜, 道:“此話何解?”
殿內眾勳臣聞之,也是陡然一驚,他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增加百年國祚”的說法。
“前漢時,漢武帝控製西域之後,又經過數代帝王的開拓,西域已完全落入我中華之手。而漢時匈奴在失去西域之後,便逐漸走向衰弱。即便漢末時天下大亂, 諸侯割據,之後魏晉短暫統一, 卻也依舊輕鬆繼承了西域的統治權。”
朱高煦恭聲道:“自南北朝開始,西域脫離中原王朝之掌控,再次落入草原人手中,導致中原王朝處於被動。隋朝立國之後,雖然已經開始逐漸控製西域,但還沒來得及實施對西域的征服計劃,便滅亡於天下各路反王手中。”
“就在隋朝滅亡之際,突厥攻入西域。不久之後,突厥聯合吐蕃等部落,對代隋而立的大唐王朝產生了極大威脅與破壞。”
“唐太宗在穩定了國內局勢後,開始著手攻略西域,經過一番努力,成功將西域納入大唐版圖,而唐太宗也被草原人稱為‘天可汗’,開始在西域與草原人心目中享有最高的地位。”
“可惜安史之亂爆發後, 河西走廊不複大唐所有。盡管大唐此後一直沒有放棄過對西域的攻略,但最終在唐宣宗時期徹底失去了西域。”
“自從大唐丟失西域之後,西域先後被契丹、回鶻、蒙古等勢力統治,而由於這些勢力把持著西域之地,導致宋朝北方之地成為了遊牧部落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馬場。而占據西域之地,是前元能夠滅宋的緣由之一。”
“因此,觀漢唐之曆史,斷匈奴右臂越徹底,中原王朝控製西域的時間則會越久,而中原就越安全。故而,兒臣以為,若大明能夠征服西域,那麼將為天下百姓多爭取到至少百年的太平。”
朱高煦說到此處,便有意選擇了停頓。
朱棣見狀,遂開口問道:“你的意思,是讚成朕攻略西域了?”
朱高煦連忙起身,朝著朱棣作揖告罪道:“不瞞父皇,兒臣讚成攻略西域,但兒臣請求父皇發兵西域之前, 先派兵把瓦剌、韃靼狠揍一頓,打得他們稱臣之後, 再大規模對西域用兵。”
朱棣沉聲問道:“為何?”
“父皇, 兒臣縱觀漢唐史,發現了一個中原王朝戰略發展的規律。”
朱高煦當即解釋道:“漢武帝反擊匈奴,打通西域,設立河西四郡,雖然讓一代人付出了慘烈代價,但這種代價換來的卻是中原王朝的發展方向,以及奠定了未來華夏正統王朝的版圖。”
“南北朝時,中原大地四分五裂,那時西域各國幾乎無不參與到中原各個政權的縱橫捭闔之中。”
“隋唐之際,仿佛是秦漢之際的曆史重演。先是隋朝統一,壓製突厥,然後隋末動亂,中原勢力無暇顧及草原與西域,導致突厥趁此機會壯大。畢竟,對中原各方勢力而言,統一中原是首要目標。”
“因此,兒臣發現的中原王朝戰略發展規律共分三步。”
“第一步,逐鹿中原建立統一政權,這是之後一切戰略得以實施的根本。”
“第二步,經略北方草原,獲得北方邊疆的安定,因為曆史證明,北方草原對中原王朝有著致命的威脅。”
“第三步,才是攻略西域。攻略西域,對中原王朝來說,等於給國內的長治久安增加了一個保障,而且也符合中原王朝的發展方向。”
朱高煦再次鞠躬道:“父皇,兒臣由此認為,我大明應當先把瓦剌、韃靼打服,打老實了,才好騰出手來征服西域。”
殿內眾人聽了朱高煦的這一番言論,除了劉璟之外,皆暗暗吃驚,他們都沒有想到太子竟在軍事戰略上極具眼光。
在原來的曆史上,大明之所以沒有攻略西域,有三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個,北元政權雖退出中原,但仍舊保持著較強的軍事實力,大明長期把軍事重心放在北方防線上,對西域方麵難以投入過多的軍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