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空洞(1 / 2)

“你們沒想過自己重啟試驗?”

聽完故事,陸強問唐一明。

唐一明道:“當然想!可是軍令如山,身不由已,況且,那項目費用極其高昂,國家不支持,誰都無力維持。”

陸強道:“另外5人,你還聯係嗎?”

唐一明搖頭。

陸強將5人的調查情況向唐一明作了介紹。

唐一明歎道:“幾十年沒見的老戰友,真感歎歲月蹉跎。”

陸強又問:“項目終止後,您怎麼到了品興縣?”

唐一明道:“這就說來話長了。”

唐一明說,1976年4月初,他回到國防部工作。

1977年初,陸軍邪醫集團叛亂被鎮壓,隨後,國防部清理陸軍邪醫集團餘毒。

有人檢舉唐一明曾受到陸軍邪醫集團骨幹分子重用,屬餘毒範圍。

盡管唐一明並不知道為何會被劃入餘毒範圍,但到1978年,他最終被定罪,但鑒於其“技術腦袋”的緣故,從輕發落,調任品興縣當環保局副局長。

唐一明笑道:“當時的環保局也算是清閑養性的好職位,但我索性申請調到這個偏遠山鄉,與世隔絕,從此不問世事。”

陸強又問:“國內還有其他機構從事這項研究嗎?”

唐一明道:“絕對沒有,這個項目所需資金實在太大。”

陸強道:“有沒有可能在您之後,項目又重啟呢?”

唐一明道:“也不會。那個項目已被定義為叛亂活動。”

“叛亂?”陸強奇怪:“一個科研項目,僅僅超前一些、費用巨大,就被定義為叛亂活動嗎?”

“跟科技和經費沒有關係。”唐一明道:“我也是根據一係列片斷信息,拚湊分析出這個結論。”

唐一明的結論是:人機交互工程在當時並不是國防部本身工作,而是受到陸軍邪醫集團操控!

上世紀70年代,陸軍邪醫集團勢力正如日中天。

他們突然在國防部集中安排了一批中青年幹部,並在全國選調了一大批醫學、計算機專家,挪用國庫資金,秘密啟動“人機交互”科研項目。

陸軍邪醫集團的科研團隊通過麻醉活取的手段,大肆利用死囚、絕症病人的大腦開展人機交互試驗。

為避開調查,人機交互試驗以“防範國內外敵對勢力偵察和滲透”為名,把項目地點設在國防部布局在全國各地的秘密軍事工程為掩護,且不間斷地轉移。

直到1976年3月,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陸軍邪醫集團自感時日不多,緊急叫停人機交互科研項目,封存設備並遣散人員以對抗調查。

1977年叛亂被鎮壓後,這個秘密很長一段時期都沒被發現,後因一份未及時銷毀掉的資料被發現,這個項目才被正式納入調查範圍。

一開始,調查組以為隻是陸軍邪醫集團巧立名目盜用國庫資金用於叛亂或享樂。

隨著調查深入,調查組發現這個項目是真實推進,不僅耗資巨大,而且手段極端殘酷。這說明陸軍邪醫集團對科研成果求之若渴,且急於求成。

最終發現,陸軍邪醫集團苦心積慮推進人機交互科研,並不是出於發展高精尖的科學技術,項目背後藏有不可告人的驚天秘密!

“驚天秘密?”陸強問道:“您可以直言嗎?”

“對別人絕對不講,因你來查案,我可以告訴你。”唐一明神秘地望著陸強笑了笑,壓低聲音湊到陸強耳邊一字一頓地道:“綁—架—偉—大—領—袖!”

綁架領袖?

怎麼綁架?

不是吧?難度是要綁架領袖的大腦?

看著陸強呆若木雞,唐一明微微笑道:“我聲明,這個結論是我的臆斷。”

陸強白他了一眼道:“這樣的臆斷虧您想得出。”

“怎麼會想不出?”唐一明認真道:“因為領袖太過偉大,反而會成為陸軍邪醫集團覬覦的對象!得領袖精神者得天下!”

陸強道:“要得領袖精神,就好好學習,綁架卻是為何?”

唐一明的的推斷卻是,陸軍邪醫集團看到領袖年事漸高,擔心終將逝去,就想讓領袖繼續活下來。

哪怕隻是大腦活下來!

那樣一來,領袖的偉大精神就能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存活著!陸軍邪醫集團便能“挾領袖精神以令天下”!

“我對您的臆斷不敢苟同。”陸強搖頭道:“還是回到案件本身吧。聽您說設備封存了,請問有幾套設備?”

唐一明道:“幾套?這設備可是天價!總共隻有一套,封存在927的山洞內。”

從唐一明的塘邊村屋離開,陸強非但不覺得恐怖,卻莫名產生某種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