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一碗麵條?
他百思不得其解。
聞到香氣時,身上每個細胞都期待一種由多種食材混合製成、口感柔滑、持續綿長刺激味蕾、略有玩樂性質的食物。
眼前這碗麵條是對細胞們期待的完美回應!
這顯然是由包括多種葷素食材在內的混合粉質製成的麵條,香氣比普通麵條多了外延與神韻,而口感柔滑、持續綿長、略有玩味簡直就是麵條的本色寫照。
何況,這是一碗彩色麵條,色彩之豐富,遠不止紅橙黃綠青藍紫。
陸宇飛已經不能把持食欲,拿起筷子,挑起麵條。
那麵條根根不同,每一根本身又都有多種顏色。
迎著澎湃唾液入口!
麵條自唇上滑過,從齒尖流動,在舌麵纏綿,每一個味蕾盡情綻放。
酸、甜、苦、辣、鹹?
統統沒有!
陸宇飛一瞬間恍然明白:所謂味道,隻不過是一種缺憾——味蕾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時遺下的缺憾!
這世上,再高超的烹飪術,再精妙的調料比,都注定無法在同一時刻,恰到好處給予每一個味蕾,在那時那刻而言最為恰當的刺激!
正是因為味蕾受到刺激的不均衡性,才會出現不酸即甜、不鹹即淡、苦辣不調的現象。
也因為別無選擇,味蕾才會采取適應環境的應急反應。
不同生存環境、不同生活條件的人們就會出現不同的味蕾應急反應。
不同區域、不同階層才有對味道的不同理解與偏好。
湖南人嗜辣、上海人嗜甜、重慶人嗜麻、山西人嗜酸,下層人味重,上層人味輕,概莫如此。
有人說,“缺憾”是具有藝術氣質的美!
這種說法,其實也是麵對缺憾而無能為力的應急反應,因此一定要前綴“藝術”二字。
而真正的美是:當這世間有一種法門可以消除缺憾,比如小哥端上來的這碗生日彩色麵條。
缺憾消除了,屬於藝術範疇的“味道”也就消除。
不用驚慌於“味道”消失後,對食物之美的認知會無所適從。
真正的美,是“藝術”無法相提並論的。
那是當其他因素無意中填補缺憾時,曾於你顧盼疑惑的眼神間溜過的美麗,比如在享用媽媽的拿手菜時,由舌尖而至思緒,偶爾飄過一絲一縷幸福的滿足感。
此刻,那曾經的一絲一縷變成一整束佛光,把陸宇飛團團包裹。
陸宇飛貪婪地抱起餐具,把麵湯也要喝盡!
湯才是麵之精華!
瞬間!
極大的佛光團籠罩著陸宇飛。
極大的滿足感充塞著陸宇飛。
味蕾,原隻為驅動生物攝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設計,連造物主都未曾想像過讓這項工程滿負荷運行。
所以,當味蕾滿負荷運行,原始驅動力在這一瞬消失,巨大的“放下感”讓陸宇飛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如釋重負。
如釋重負到身輕如燕。
如釋重負到仰天長笑。
如釋重負到縱情高歌。
如釋重負到放聲大哭!
這是怎樣的一頓晚餐——陸宇飛哭笑縱情,手舞足蹈,唾液與淚水齊飛。
好在小哥給的餐巾著實給力,幹脆用餐巾覆臉,仰躺於餐椅,任由口水與淚水狂湧出來又消失在餐巾之中。
大約一個小時過去。
情緒逐漸平息,陸宇飛重又平靜地端坐在餐台前。
小哥恰到好處地敲門進來:“先生用餐是否愉快?”
陸宇飛輕歎道:“能與今日一餐媲美的,一生之中可能隻曾有過一餐。”
小哥大驚,問道:“先生居然曾經享用過能與這媲美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