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儉向劉長風推薦了另外兩個人:高玉德和譚芳芳。
黃克儉說,尤其是譚芳芳,務必請到。
她是維持大腦獨立存活的關鍵人物,如果沒有她提供的腦容罩營養液配方,試驗就無法推進下去。
正所謂有誌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
接下來,劉長風順利先後找到高玉德和譚芳芳,而他們全都毫不猶豫就答應加入團隊。
譚芳芳第一眼看到聶盼,是在三江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腫瘤科VIP病房。
這位山溝溝裏昔日的金鳳凰已被病魔折磨得隻剩下蒼白的皮子與嶙峋的骨頭。
皮膚以外的毛發、皮膚以下的脂肪已全然消失。
譚芳芳幾乎不相信眼前這架骷髏般的人竟然是照片裏的聶盼。
知道譚芳芳是來拯救自己的,聶盼躺在病床上吃力地抬起眼皮,顫動幹裂的嘴唇發出極細的聲音:“謝謝您。”
劉長風事先已派人取到聶盼的所有病曆資料。
譚芳芳重點翻看了一下腦部CT、血液化驗等資料後,問聶盼:“你知道我們會用什麼方法治療你嗎?”
聶盼吃力地點點頭。
譚芳芳又道:“你確定心甘情願接受我們的治療?”
聶盼吃力地又點點頭。
譚芳芳轉身示意劉長風一起走出病房。
“不能再拖了,你立即卻辦理出院手續。我立即去配合老黃老高做設備調試收尾工作。”
人機交互機已於數月前被劉長風偷偷從927地下核工程取出轉運至三江主城,安放在江中區一個地下防空洞裏。
三江老城建於三條江之間的山上,故又稱為山城。
二戰期間作為戰略大後方,曾遭受敵軍長時期、大規模的空襲轟炸。
為減少轟炸造成的傷亡,人們在城市山體中建設了大量防空洞。
到了和平時期,這些防空洞有些空置,有些則出租給個人或企業用於生產經營活動。
劉長風租用防空洞,是利用其隱蔽性。
人機交互機在927被封存二十多年,損毀十分嚴重,將近三分之二的儀器儀表都不能使用了。
對這個問題,黃克儉和高玉德早有防備。
早在劉長風剛找到他們後,他們就已經著手相關儀器儀表清單的梳理,結合當前電子產品的發展情況,提出了“更新一批,替代一批,維修一批”的修複方案,並迅疾進入修療工程階段。
兩人在異國安頓家眷的同時,交叉抽身回國進行人機交互機的修療。
譚芳芳正式加入時,設備已修療完畢進入調試階段,主要是測試腦容罩營養液注入後的信息傳輸是否正常。
實際上,3個人雖然離開人機交互試驗二十多年,但心之所係一直都在這裏,業務研究一天也沒有落下。
所以不僅設備修療完畢後性能和運行速度百倍於當年,譚芳芳的營養液配方也隨著近年醫學飛速進步而日臻完善。
雖然眼前的三棱柱人機交互機在外觀上似乎沒有太大變化,但實際上完全是全新的現代化裝備!
醫院和醫生十分負責,堅持不同意聶盼出院。
劉長風利用了衛生醫療係統的人脈關係,並書麵承諾決不讓醫院承擔病患出院的任何責任,好不容易才為聶盼辦理了出院手續。
2002年2月2日,注定要被寫入曆史——不僅屬於人類史,還包括異德史。
這一天的上午10點30分,譚芳芳利用最先進的開顱儀,把深度麻醉的早已命懸一線的聶盼的顱骨打開!
這個程序在二十多年前花了兩名男性專家兩個多小時,今天譚芳芳隻用了10分鍾。
將大腦取出移置到腦容罩花了1分鍾。
大腦與機器實現連接花了5分鍾。
再加上充液以及信號檢測,整個大腦移植過程不到半個小時!
譚、黃、高三位專家自己都驚訝於手術過程的順利與完美,都驚訝於自己又獲精進的專業技能。
劉長風一直在旁邊觀看三位專家的操作,神經高度緊繃。
他不敢確信這三位專家此刻的操作都是專業規範和切實可靠的。
他甚至有些後悔作出這個決定,以至於臉上流著汗、頭上冒著煙。
當黃克儉和高玉德確認檢測到大腦生命體征信號時,劉長風禁不住噗咚一聲跪倒在地,雙手掩麵而泣,不知是因為後悔、恐懼或是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