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年帝師
辛酉年乙末月初九,降災厄。
神洲浩瀚九萬裏的大地上,長江以北炎陽似火,各地處處土地龜裂。長江以南麵,卻是大雨連綿,仿佛幕被捅了個大窟窿。
南北兩地兩種奇觀,從開春便持續到現在,數月不停。
地處九洲中部的大周王朝京都盛京城北邊,離皇宮約三十裏外,有一座山峰名喚萬華山。
準確來,萬華山不算一座山,而是一串龍盤虎踞的龍形山脈。為首當先的是一座高達千丈的山峰,遠遠看去酷似真龍抬頭,與大周皇宮兩兩遙相對望,故被無數堪輿大師稱之為大周王朝龍脈所在。
既是王朝命脈,萬華山自然而然便成了皇家供奉神山,大周曆朝曆代已故君王的陵寢,也悉數建於此地。
萬華山山頂,有一座高達近百丈的塔狀建築,名喚占星樓。此樓為大周開國君主主持,太常監首任帝師稷無期策劃監工而建成,平日裏主要負責皇室宗廟祭祀,也負責與地間的溝通,亦是大周朝太常監日常辦公之地。
連續幾個月的大旱,讓年方五十正值壯年的大周子一下子愁白了頭發。折騰月餘而無計可施的皇帝已經連著三待在占星樓塔頂,未下過樓一步。
“慎兒,元豐帝師有沒有什麼時候能出來見寡人?”皇帝周昭雙手負後肅立於一扇大石門前方,略微有些焦急的詢問眼前一位黑衣少年。
“陛下,先生叫我讓你回去,他他也沒有辦法,求不來雨,你回去之後再試試招募賢能之士,看看能不能求來雨。”
黑衣少年約莫十二三歲的模樣,躬身站在那扇頂上篆刻“通閣”三字的大石門前,恭敬客氣的回了皇帝的話。
“求不來雨,求不來雨就連寡人一麵也不見了?”須發已漸斑白的皇帝有些怒意。
“陛下,先生了,等事情有眉目,自然會跟陛下見麵。”
這個黑衣少年,是大周皇帝幼子周慎。
周慎自幼聰明伶俐,亦是當今大周朝四大皇子中最受皇帝周昭寵愛的一名皇子,坊間多有傳聞,大周皇帝周昭一直未立儲君,便是在等這位拜在太常監第四任帝師元豐門下的年幼皇子成年。
“慎兒,你幫寡人進去跟你先生,寡人今日定要見到他。”大周皇帝收斂了態度,放低聲音道。
大周的幹旱已經持續了四個月之久,這一季的農作物已全部幹枯,境內河床亦全然幹涸,再不下雨,大周全境馬上就要餓殍滿地,作為一國之君,自然無比著急。
“陛下,先生的意思是你現在找他,先生也沒有辦法。”黑衣少年皇子態度玩味,但卻一直保持著君臣上下的距離。
皇帝周昭感覺到了眼前兒子的疏遠,不禁眯起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
皇子周慎從六歲起便被送來占星樓,起初前兩三年,皇子不習慣山裏的冷清,還會經常跑回皇宮,之後大概是習慣了山上的生活,便越來越少回家,萬華山與皇宮隔著也就不過區區三十裏路,卻仿佛是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慎兒,你要記住,你不單單是先生的學生,更是大周朝的皇子,是寡人的兒子。”
皇帝周昭一生雄才偉略,此刻內心卻不免有些傷感。大周王朝四圍虎狼環伺,自己忙於朝政殫精竭慮多年,周旋於群雄之間,對後宮及一眾兒女疏於照顧,卻導致了兒子的疏遠,女兒的不羈。
當然,這一番話當中有深意,看似像提醒實是暗示什麼……
黑衣少年無動於衷,依舊肅立於通閣門口,父子倆就在此沉悶的空間裏微妙的對峙著,場麵尷尬。
隨著咯吱一聲,通閣的大石門緩緩打開,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傳來。
“陛下請進來吧。”
黑衣少年臉色一變,眼神中似有一絲不安閃過,但很快便低頭讓出了道。
大石門的背後,是個巨石板打造的大型露平台,平台最前端的石雕欄杆前,站立著一個看似與周慎般大年紀的白衣少年。
滾滾熱浪中,少年一手持綠竹杖,一手負於身後,背對著大門憑欄而立眺望幕。
“元豐怠慢了陛下,望陛下恕罪。”白衣少年沒有回頭,雖然語氣客氣,但態度卻未見得如何恭敬。
皇帝周昭穩步走上前,與白衣少年並肩而立,似乎沒有怪罪的意思,兩人齊齊目視幕。
“大旱一事,寡人憂心忡忡,先生卻拒而不見,這是為何?”
白衣少年也不回答,隻是把背後的手騰了出來,抬頭遙指漸變的幕道:“陛下先請看,看完之後元豐有問必答。”
此時正值晌午,但白衣少年所指之處,幕顏色卻逐漸變得暗淡,隨著時間緩緩流淌,白晝仿佛一片片的被黑夜蠶食,約一炷香時間後,整個世界竟變成了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