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叁法等人離去,莊無道身邊又再次恢複了清靜。之後也果如他對同門所言,再沒什麼其他異動。隻是在每日辰初之後,獨坐於藏玄大江旁,觀大河奔湧,水潮漲落。
他也的確是在借眼前藏玄大江的水勢,來感應參悟著那水脈的變化。水靈與其他任何一種五行之靈不同,既能變化萬千,又能凝聚一體,更是養蘊世間一切生靈之母,
莊無道越是參悟感應,越覺道書中所言的那些道理,果是深刻入骨。
——水有五德,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嚐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
所謂‘幾於’,就是達到符合之意,幾於道的意思,意思就是接近天道。
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世間公認最強的攻擊術法,並非火係雷係,而是水係。最強的守禦之法,也同樣來源於水。
古時的道者認為,水土二法,是最難參悟的天道。然而隻要有一日全數掌握了,那麼感悟其餘木火金三道精要時,都可輕而易舉。自然除五行之外,還有其餘無數衍生出的天道。不過土可厚載一切,水為生靈之母,掌握了這二者,再參悟其餘,過程要容易得多。
可道理雖是如此,莊無道卻知自己的做法不對,又犯了貪多求全的毛病。
——要知這世間,每一種天道,都包含著浩瀚無窮之法,需要修士用數萬乃至數十萬年的時間,去領悟,去體會。僅僅隻一種,就會耗盡平常修士,一生所有的精力。
諸係同修,困難自是超出人之想象。即便有著‘重明觀世瞳’這種可助人參悟本源之法秘術,也依然艱難。
可莊無道卻又不得不迎難而上,誰讓那式‘淚滿襟’是水係劍術?而天地陰陽大悲賦,最強的一劍,最完美的狀態,就是五行俱全。
——與貞一這一戰能否功成,這天地陰陽大悲賦的第四式,也是至關重要!
誅滅貞一,複此血仇——莊無道自始至終都未放棄,時時刻刻都在準備。
之所以未打算動用宗門之力,是因這一戰,利在速戰速決。一擊不成,揚長遠遁,更類似於刺魔宗的手法。人帶的太多,隻會成為累贅。
不用子午玄陽艦,則是為避免大戰。這艘四階戰艦一旦進入中原,必定要被三聖宗聯手阻攔。與三聖宗的矛盾,會不可避免的全麵激發。
中原局勢,本就在一觸即發的當口,瀕臨崩潰的邊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全麵對峙那種局麵,便是大靈燕氏也不願見到,所以這次中原皇廷,才會在僅隔一年之後,又遣來使者勸服他暫時放棄。
其實也不用上這艘四階戰艦,莊無道自有製勝之法。從最早布局引誘貞一之始,他就知這一戰,離塵宗絕不可能大張旗鼓的北上,隻能自己獨力為之。
所以每天除了觀照參悟這條藏玄大江之外,莊無道也同時開始修習操禦鬼魂的術法。
其實早在離塵宗內,莊無道就已開始練習這類術法。隻是在那離塵本山,畢竟有些不方便,許多事情做起來都有顧忌。
禦魂操屍——這並不算是邪道法門,天仙界內那十二正教之中的陰山道,就極其擅長此類道法,把養屍煉魂之術,推升到登峰造極。
而莊無道現在修行,也是離塵宗正傳的《上霄禦魂天煞真經》,是離塵三十二種正傳大法之一,一門三品階位的煉魂之術。
問題是他召喚的鬼魂時的動靜,實在太大。大到法決一起,方圓三萬裏內,所有的怨靈鬼魂,還有那些才剛死去的魂魄,都會被強行召喚,瘋狂的飛遁而來。成千上萬,纏繞與莊無道身周左右。
莊無道在離塵山半月樓外第一次施展之時,就被自己給嚇住。他從來都不知,自己在招魂術上,居然還有如此天賦。
最後還是劍靈之言,解開了他的疑惑。
“劍主你難道不知,重明鳥這一脈神禽,天生就克製鬼魂之屬麼?上古之時,天地渾一,可沒什麼陰冥世界,也沒輪回之眼。在那個時代,重明鳥甚至常以鬼魂為食,甚至到至今也是諸邪辟易,不敢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