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闖天下取山寨得兵三千 橫澗山(1 / 3)

第八章 闖天下取山寨得兵三千 橫澗山施謀略靈蛇吞象(7頁)

七個元帥擠在濠州,安於現狀,無一人誌存高遠,時不時還勾心鬥角。而彭早住、趙均用對屬下將領管教無方,多數暴戾蠻橫。朱元璋隻是個鎮撫,位低人卑,在這種狀況下,感到心情壓抑,唯恐禍從天降。思前想後,他決定離開濠州,展翅高飛,找機會開辟一個新天地。

1353年臘月的一天,朱元璋看見義父心情很好,便說:“現在濠州太平了,眾人都沒有什麼事,我想帶一些人到外麵闖闖,打出一片新天地。若成,爾也可以離開濠州,免得受趙均用、孫德崖的氣。”

郭子興覺得這樣也好,答應了他的請求,隻是問他:“爾打算帶多少人?”

朱元璋早已盤算好,答道:“24人。除了湯和、費聚、花雲、耿再成、郭興、郭英,都是在家鄉招的兵。”

“湯和願跟爾?”

“他願跟我。我尋思,有個老將協讚(協助)我,利於行事。望乞義父答應!”

郭子興認為有道理,就答應了。

1354年(甲午歲)正月初一,不滿26歲的朱元璋帶領24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離開濠州闖天下。

這24人是:湯和(27歲)、徐達(23歲)、郭興(23歲)、郭英(18歲)、花雲(32歲)、費聚(25歲左右)、耿再成(生年不詳)、周德興(又名周銓,25歲左右)、陳德(生年不詳)、耿炳文(19歲)、張龍(生年不詳)、唐勝宗(18歲)、陳桓(生年不詳)、孫興祖(18歲)、陸仲亨(17歲)、丁德興(26歲)、吳良(30歲)、吳禎(25歲)、張赫(29歲)、王誌(18歲)、謝成(14歲)、李新(生年不詳)、曹震(生年不詳)、劉英(生卒不詳)。

24人各跨一馬,背著藍布包袱,裝有兩套絳色單衣軍服。有的戴青藍雷巾,有的裹黑色結巾。一律身穿平民黑色斜襟棉短襖,腰係絳紅麻織搭膊①,腳穿皂色棉鞋,褲腳纏著靛藍綁腿。他們帶著各自喜愛、擅長的兵器離開濠州,出了南門,向定遠縣奔馳而去。

朱元璋背插一口前銳後斜的鋼製宋式手刀,像個士卒;湯和腰挎一把中製劍;徐達手持長柄鳳嘴刀;郭興、郭英斜背長弓、右掛箭壺,左挎雁翎刀;花雲左佩一把寶劍,右握一杆環子槍;費聚抄一把長柄七環刀;耿再成提一把長柄戰斧;周德興懸弓掛箭,手握一條素木槍,槍頭似劍……

他們到達總鋪鄉後,朱元璋叫劉英打聽定遠一帶的民間武裝。朱元璋自知自己相貌不佳,怕人誤會不說實話。

劉英長的眉清目秀,讀過鄉學,文質彬彬,佩一把短製劍。

有人說:狼穀山、雜毛山那邊可能有。劉英接著詢問方向,那人說在西南。劉英拱手謝過後,轉告朱元璋,他便帶領大家們沿著西南方向唯一的一條鄉道策馬而去。

到了殷澗村,他們看見西南十多裏外一片丘陵,山巒起伏,鋪滿針葉綠樹,是個隱藏千軍萬馬的地方。劉英又打聽民間武裝。

有人說:聽說在張家堡驢牌寨有一支民兵隊伍,有幾千人。他接著問在什麼位置,那人說在靠山村、西南雜毛山方向。劉英告訴朱元璋後,他興奮起來,叫道:“善哉!”決心把這支隊伍抓到手。

朱元璋帶隊快馬加鞭,又跑了40公裏,終於趕到靠山村。此村是鄉治所,

隻有一條主街,街上隻有一家客店,四合院。院裏有四間客房、八張床。各房有一張方桌、四個方凳。24人入住,兩人擠一床,還有八人無處睡。

朱元璋叫年齡小的睡床,自己則和七個歲數大點的圍著兩張方桌趴著睡。

每室都有一盆炭火,還不算冷。

安頓後,劉英就跟客店主人打聽張家堡驢牌寨的情況。

店主道:“張家堡在夾子山裏麵,聽說是有個驢牌寨。究竟在甚麼山,卻不知。”

劉英又問:“夾子山在甚麼地方?”他們來時路過,卻不知。

店主答道:“往北七裏地,在路邊東頭不遠,看得見。聽說那山有他們的人放哨。去年十月官兵來剿過一次,抓了哨所的人,全部砍了頭。他們很害怕,現在很少出來。”

“他們有多少人?”

“大約兩三千。”

“領頭的叫甚?”

“聽說姓郭。”

第二天早上,朱元璋帶上湯和、費聚,套上絳色軍服,拿了兵器,然後步行到夾子山。

帶上湯和,一是因為他經驗豐富;二是他麵相和善。帶上費聚,因為他身形偉岸,自幼習武,武藝高強。

費聚生一張“甲”字臉,下巴略尖。長一對臥蠶眉——眉長微曲上揚,濃黑伏射天倉,形色五彩。眉下嵌一雙象眼。印堂寬度適中,下臥一隻胡羊鼻——山根微低,年壽豐挺不露骨,鼻大而正,準頭圓尖微下。唇蓄短須。

古代麵相學認為:臥蠶眉主使忠義過人。象眼主使福祿壽俱全。胡羊鼻者為人精明能幹,白手大發,妻榮子貴,萬般達成。應是先軍後政之相。

夾子山不高,200多米。其北麵2.2裏有座丘陵小山頭,叫虎山,高100多米。兩山距正西鄉道約2裏地,是監視鄉道南北方向動靜的好地點,也是進山到驢牌寨的門戶。在夾子山和虎山各有一個哨所,十個兵。

夾子山的哨兵遠遠看見是紅軍,見他們離開鄉道右轉進山,就下山在路口攔住詢問。這正是朱元璋想要的效果。哨長聽說是拜見郭寨主有要事商量,就主動為他們帶路。

驢牌寨紮在虎山東麵3裏的一座丘陵山頭,100來米高,四周地形還比較險要。此山頭原本無名,郭寨主帶著隊伍到此駐紮後,就把它叫作老郭山。不是他的人,包括此山東南2裏地張家堡的村民,問起老郭山,誰也不知道。

靠山鄉到定遠的路程有40公裏,這一帶人煙稀少,樹木繁茂,從山腳鋪到山頂,針葉林鬱鬱蔥蔥。一座座小山頭星羅棋布,很多都沒有名。沒有人帶路,很難找到驢牌寨。最初由此進山時,郭寨主就在夾子山和虎山設立哨所,各留下九個人。進山時叫一個小頭目帶上親信士卒一路留下暗記。在老郭山安營紮寨後,再安排親信士卒回頭當哨長,負責報信。其他人偶爾到寨裏,也是跟著哨長走,分不清東南西北。

元軍來圍剿時,先到西麵的永kang鄉,再北上到靠山鄉。到達夾子山和虎山之間的進山路口時,夾子山哨長跑回山寨報信。元軍包圍搜索了夾子山,發現了哨所,活捉了全部哨兵。虎山的哨兵發現後全部撤回山寨。

被俘的哨兵無人認識到山寨的道路。有個去過山寨的試著帶路,進山十裏轉了大半天,走得人困馬乏,連個人影都沒有發現,隻好退出。元將氣得把他們全部砍了。

隨後便在夾子山、虎山和靠山鄉、永kang鄉建立據點,派兵封鎖了出山的這個便捷路口和靠山鄉各個要道。進入仲冬,因為天寒地凍等原因,元軍撤了兵。

聽報郭子興義子朱元璋前來拜訪,郭寨主在議事廳登堂就座,三個小頭領坐在右邊。

朱元璋拱手施個禮,開門見山說:“我乃濠州紅軍郭子興元帥義子朱元璋。我們郭帥與寨主相識,特命我來邀請郭寨主加入紅軍。俗話說:得榮思辱,身安思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寨主隱居小小山寨,元寇雖然難以尋到,一旦封鎖,三千兄弟,坐吃山空,必被困死。不如主動殺寇攻城,縱橫天下。”

這話說到了三個小頭領的心窩裏,竊竊私語。郭寨主看在眼裏,假裝咳嗽了兩聲,等小頭領識趣地閉了嘴,便說道:“朱將軍的話固然不錯,隻是改弦易轍是個大事,容我們商議商議。”

“郭寨主說的是,元璋不急。”

“既如此,各位先歇息歇息。”

過了一會,郭寨主把朱元璋從小客廳請回議事廳,說道:“承蒙郭元帥瞧得起在下,不勝感激。不過,恕我直言,聽說濠州有七個元帥,各有主張,郭帥無法節製。我們到了他的帳下,隻怕跟著受氣!一筆寫不出兩個郭字,請賢侄轉告郭帥,待他號令六帥之時,在下不請自到。”

朱元璋看出,捧敬酒,此人難以降服,還是以退求進,便道:“郭寨主高瞻遠矚,令人佩服。那小侄就回去了。”

說完又拱手低頭施禮。郭寨主見這個年輕人說話直截了當,禮貌敬人,好像沒有什麼鬼心眼,就說了一句真心話:“賢侄,本寨糧草不多,就不留爾等吃飯了。”

返回的路上,朱元璋沉默不語,苦苦思索,終於想出一計。到了客店,他叫劉英帶幾個人去買回十罐酒、一頭肥豬,請客店把豬殺了,分成四大塊,裝入兩個籮筐。下水就給大家享受了。

次日,特意等到下午,朱元璋安排兩人抬酒、四個人分別抬肉,帶上湯和、費聚、劉英、郭興、郭英再進驢牌寨。

再次拜見寨主時,他抱拳施禮,誠懇說道:“郭寨主,昨日小侄禮數不周,匆匆而來,沒有攜帶禮品,今天特地補上,還望笑納。”

這個山寨很窮,自從元軍退兵,也沒有什麼錢出山買酒買肉,已經很久沒有吃肉、喝酒了。朱元璋“無條件”的贈送使郭寨主笑逐顏開,興奮地說道:“好哉!那謝過賢侄。今晚我借花獻佛,為你們接風洗塵。”

當晚,郭寨主帶著三個小頭領在小飯廳宴請朱元璋、湯和等人。元朝以右為尊,麵向房門,寨主上坐。三個小頭領依次坐在左邊,請朱元璋他們坐在右邊。按照朱元璋的事先計劃,湯和、費聚、郭興、郭英及劉英輪番向郭寨主敬酒。三個小頭領昨日見朱元璋高大威武,氣勢不凡,說話又句句是實,為人著想,已經心動向往。由於寨主瞻前顧後,不想仰人鼻息,隻好忍下。今天享受到朱元璋親自送來的禮品,對他的敬仰油然而生,紛紛真心真意敬酒、喝酒。

酒過十巡,湯和、費聚看見郭寨主說話語無倫次,小頭目喝的也有八分醉了,明白時機已到,兩人走到寨主身後,抓住他的大臂,把他架起。湯和說道:“郭寨主,爾醉了,我們扶爾去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