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路北岑剛回到辦公室,外麵就開始大雨如注。
文夢冉看路北岑一點也沒濕身,笑嗬嗬打趣道:“嗬,你這運氣可夠好的,連雨神見了你都退避三舍。”
路北岑笑得眉眼彎彎:“嗯,我會做法,風雨雷電,你要召喚哪個?”
“這些就免了,給我來點冷空氣就行,熱得人都不敢出門了,我好幾個題沒去拍呢。”
“這我可就幫不了你了,心靜自然涼。”
文夢冉撇了撇嘴:“今天估計很難涼啊,我下午錄演播室,你要不要跟去看看,保管你迅速成為熱血青年。”
路北岑一臉的不解,文夢冉反而更加神秘兮兮:“欲知究竟為何,請去現場分解。”
看著路北岑一臉的倦容,文夢冉順手從自己櫃子裏拿了瓶罐裝咖啡遞給她:“你這身體是不是還沒好全啊,我看你臉色可不太好,提提神吧。”
路北岑搖了搖頭:“今天上午采訪了被害人家屬,那滋味,嘖嘖……”
文夢冉了然地點了點頭:“了解,時間長了就會好些,你先歇歇,我打電話催催主持人。”
此時的《真友》雜誌內,上半月刊編輯部的編輯前所未有地整齊,都在心懷忐忑,等總編審稿的結果。
每個月都有這樣一天,發了稿,就意味著這個月有所收獲,最直接的,是一篇稿件三千塊的編輯費。
當然,發稿與否還直接意味著離降級更遠了一些,發得多一些的,還有可能升級,升級了就意味著底薪提檔,每一檔之間,兩千塊的差距,助理編輯和主任編輯底薪的差別,是兩千和八千,一個季度核算降級還是升級。
這樣的薪資考核體係之下,編輯們發稿的壓力自然就十分巨大。而且一個編輯部將近二十位編輯,每個月交稿的數量多則七八十篇,少則五六十篇,發稿卻隻有恒定的十七八篇,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高壓高回報,編輯們對於作者的培養以及稿件的編輯,無不是殫精竭慮,當然爭搶也非常厲害。因為種種原因,《真友》雜誌社一直沒有爭取到新聞采訪權,編輯們沒有記者證,隻有工作證,大部分稿件隻能依靠有資源的作者采訪撰寫。
為此,《真友》雜誌社很早就已經開始實行千字千元的稿籌,意味著一篇稿件有六千字左右的稿酬,這樣的吸引力,在兩千年代初,工資水平大概就是一千塊左右的時候,是很具有吸引力的,但是到了2011年,國內經濟飛速發展,收入水平也大幅提高之後,就沒有以前那麼吸引人了。
而且,在追求獨家新聞的大環境下,在網絡媒體的蓬勃發展之下,組稿已經越來越困難。
主編王一涵和副主編王苓各抱著一摞稿件走進編輯部的時候,臉色都不太好看。
王一涵手上的稿件要少些,眾人都知道,那些是選出來要發的稿件,紛紛圍過來,老的主任編輯胡清泉坐在最前麵,見王主編麵色不好,便輕聲問道:“怎麼了?稿子不好?”
王一涵點了點頭:“挨了批。”
看見眾人都圍了過來,王一涵沒急著發稿子,倒是難得訓了一下話:“這期稿子質量不高,尤其是愛心稿和人情類的,上個月發行量又降了,同誌們,麻煩你們,還是要努努力好吧,龍總今天都發飆了。”
眾人隻是一陣沉默,王一涵歎了口氣開始發稿子,方南卻是滿載而歸,這一期發了三個稿子,王一涵發完稿子,又揚了揚聲音道:“這一期要表揚一下方南哈,發了三個稿子,質量都還不錯,最近方南組來的稿子,都還是可以的,方南你跟我來辦公室一下。”
方南很是意外,王主編這怕也是被逼急了,以前她從來不會做這種樹典型的事情,這樣高額的編輯費差額麵前,樹典型就跟樹靶子沒什麼區別。
王主編把方南帶進自己辦公室關上門,示意她自己坐,方南倒是很有眼色地給王主編遞上了水杯。
王主編咕咚咕咚喝了幾大口水,坐了下來,方南也在桌對麵坐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