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漢中王如何才肯罷兵?(1 / 2)

“兵法有雲,窮寇莫追,江東賊例外。”

“趁著此次機會,好好收拾孫氏,否則難解心頭之恨。”

關興慷慨激昂,對江東孫氏沒有任何地好感。

荊州可是他父親的駐地,可是江東屢次三番偷襲,觸了眾怒。

“不錯。”

“等到北方的局勢穩定,我軍很難再有東征的機會。”

劉禪深謀遠慮,已經在布置未來。

此次縱使再與江東結盟,江東孫氏也成為了“不可信”的代表。

盟約對於孫權來說,隻是可以隨便撕毀的廢紙,劉禪怎麼可能相信他。

這就意味著,他們需要在荊州駐紮一支軍隊,時刻堤防著曹丕、孫權。

局勢對於漢軍來說,也不是絕對有利,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唉。”

“可惜我軍沒有足夠的實力,一鼓作氣拿下江東。否則此戰說什麼都不會退兵……”

趙統長歎一聲,臉上掛著一絲憂慮。

“等到拿下了江夏,天下將呈現三足鼎立之勢,兩三年內不會爆發大戰了。”

劉禪非常肯定,百姓需要休養生息,軍隊也需要訓練補充。

每一場大戰,都是勞民傷財,不可能連續作戰下去。

“吾等將戮力同心,利用這兩三年的時間,將益州、荊州發展起來,打造固若金湯的防線,看誰敢來攻!”

趙廣眼神堅定,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軍隊才是防線的主要力量,任何城牆、天險都比不過萬眾一心。”

“所以,我們更應該訓練出更多的‘白袍軍’,務實基礎。”

劉禪發散思維,引導著眾將,他可不屑於防禦。

在自己領地上爆發戰爭,生產停滯,土地千瘡百孔。

必須將戰線,往前推移。

眾人高談闊論之間,張苞急步來尋,呼喚道:

“公子,江東派來了使者,王上讓您速速回軍帳。”

劉禪與關興等人相視一眼,皆露出了傲然的笑意。

江東這時候派來使者,必然是為了議和。

他們一行人走向帥帳,簡單地通報一聲後,劉禪坐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旁邊恰巧是費禕。

“見過先生。”劉禪微微拱手,以示敬意。

“先生二字,在下不敢當。”

費禕晏然自若,回以微笑。

他性格謙恭真誠,劉禪與他接觸,如沐春風。

“先生為漢室奔波勞碌、盡心竭力,禪心懷感激。”

“父親常常教導禪,要以德才兼備之士為榜樣。”

劉禪態度真摯,費禕欣然舉杯,與劉禪共飲。

二人以茶代酒,相益得彰。

這一次前來的江東使者,是名臣諸葛瑾,與劉備談笑風生。

他們圍繞著諸葛亮,展開了寒暄與問候。

最後劉備話鋒一轉,道:

“令弟在蜀中為官,一直思念兄長。先生不如隨孤回蜀中,在蜀中為官如何?”

“瑾已遇明主,多謝漢中王美意。蜀中人才濟濟,漢中王又得孔明此等賢聖輔佐,複興漢室指日可待。”

諸葛瑾訕訕一笑,拱手以示尊敬。

“好吧,既然先生不願意,孤也不會強求。”

劉備無奈地歎氣,心情莫名有些失落。

諸葛家族分侍三家,無論最終誰取得天下,家族都能繁榮昌盛下去。

諸葛瑾自然不會輕易背主。

“王上,戰爭使得荊州生靈塗炭,您是一位仁義之主,為何不盡早收兵呢?”

諸葛瑾拱手一拜,談起了正事。

劉備麵色凝重,肅然道:“快了,孤拿下江夏,不是什麼難事。”

劉禪聽到這句話,驀地一愣,自己這便宜老爹,什麼時候這麼腹黑了。

諸葛瑾的神態果然變得尷尬,他壓了壓手,沉吟道:

“漢中王如何才肯退兵?”

江東新敗,人心惶惶。

如果能夠通過談判結束戰鬥,孫權求之不得,因此派出諸葛瑾。

“江東屢次三番偷襲荊州,這筆賬若是不好好清算,如何對得起拚死拚活的將士?”

劉備屏息凝神,語氣沉重下來。

“吾主願與漢中國重新製定盟約,互通商貿。”諸葛瑾正色道。

劉備輕笑一聲,道:“與江東的盟約,還能再相信嗎?”

諸葛瑾瞬間尷尬不已,江東確實做得不厚道。

若是能夠一舉侵吞荊州,削弱劉備的聲勢。

為了繼續生存下去,劉備隻能向江東服軟,以保全對抗曹魏的實力。

而今情況恰好相反!

劉備軍先是攻破了曹魏的十幾萬人馬,又在決戰中,大勝江東軍。

孫權的“不義”,隨著他的戰敗,被無限地放大。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若是孫權真的拿下了荊州,肯定會有很多支持者。

現在隻能在被窩裏歎息,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