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晦暗,連綿大雨不斷,道路斷絕。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啊。”劉禪不禁感慨。
互市之事,他已經確切地交代了糜威,是時候回蜀中。
隻可惜天公不作美,行軍隊伍趕上了大雨,泥濘的道路令人崩潰。
劉備靜心地坐在王輦中,壓抑著低沉的嗓音道:
“阿鬥,坐過來,與為父說說話。”
劉禪挪動了位置,向劉備致意道:“父親。”
劉備目視阿鬥,目光中帶著慈祥之色。
“阿鬥,你認為何人可為南陽太守?子龍還有大用,孤想將他調回。”
地方官吏的任命,一直以來都是劉備與諸葛亮籌謀,諸葛亮不在,也是與法正商議。
隨著劉禪展露出來的韜略,已經獲得了劉備的認可。
伴隨著年紀的增長,劉備的精氣神也被逐日消磨,他已經有意無意地讓劉禪參與到政務中來,準備傾心培養。
身為儲君,文治武功要齊頭並進。
劉禪從容道:“公安守將王平,可為南陽太守。”
王平?
劉備愣了一下,他完全沒有考慮到此人,按照他原先的計劃,是打算將劉封安排至南陽,接替趙雲。
後來轉念一想,覺得應該詢問劉禪的意見,這才有此一問。
“王平啊。”劉備口中呢喃著。
作為軍中新晉的將領,王平的戰績的確穩健。
江東水師奇襲公安時,是王平果斷出戰,與五溪蠻共同擊退了呂蒙。
後來,江東陸遜率數萬精銳,攻打公安,數量十倍於守軍。
王平沒有依靠任何外力,守住了城池。
此時劉備尚且不知道陸遜的才能,這可是江東四大都督之一。
王平接連抵擋住了江東兩位都督的進攻,實力、才能自然能夠勝任。
“莫非父親心中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劉禪詢問道。
“不錯。”
“你覺得你大兄如何?”
劉備不假思索地應答,父子二人親密無間。
“大兄之能,在於銳意進取,可為先鋒,可為大將。若論守城,還是王平略勝一籌。”
“最重要的是,父親要考慮叔父的感受。叔父一生狂傲,曾說了一些不好的話,難免會傳到大兄耳中。”
劉禪點到即止,關羽坐鎮荊州,力挺劉禪,的確看不起劉封。
將他們二人安排到一地為將,難免會激發矛盾。
“為父竟然忘了此事,多虧阿鬥的提醒,險些釀成禍端。”
劉備一拍額頭,露出恍然之色。
劉禪思緒縝密、考慮周全,劉備欣慰道:“既然如此,便以王平為南陽太守。糜威在荊州之戰中,表現也很不錯,孤該如何封賞?”
劉備這麼問,很明顯是為劉禪培養一些親信了。
隻不過劉禪並沒有輕易接話,輕聲道:“此事由父親決定即可。”
糜威已經貴為一地郡守,繼續封賞隻能擔任刺史了,但以他的年紀、資曆,很明顯不能勝任。
亦或者將他調遣至成都,重新委以重任。
這些安排,短時間都不太可能。
劉備見劉禪沒有搭話,笑了笑道:“阿鬥,你是孤的兒子,漢中國的世子,沒必要如此避嫌。”
在劉備看來,劉禪是提拔了王平,自然不能繼續提拔糜威,否則這樣顯得貪得無厭。
實際上劉禪對糜威是另有安排,互市還需要他操持。
“父親放心,以糜家的忠誠,怎麼可能在乎這些小小的恩典。隻要糜家不忘初心,漢室必然不會辜負他們。”
“不錯,咱們劉氏重情重義,有恩必報。”劉備讚同道。
接下來,父子二人又繼續商討了一些國家大事,劉禪通過了種種考校。
時光匆匆,原本以為隻要稍等幾天陽光便能出來,蜀道通暢。
沒想到這一等,竟等出了法正身體抱恙的消息。
諸葛亮謹小慎微,善於守正,適合主內。法正擅長出奇,暫思經算,睹事知機,適合領兵。
劉備即刻帶著劉禪,前去探望法正。
看著病榻上臉色蒼白的法正,劉備急步走了過去,關切地詢問道:
“孝直,身體如何了?”
“王上,隻是小病罷了,無足輕重。近日來陰雨連綿,正渾身有些不適罷了。”法正有氣無力道,他強撐著身體起起,半靠在榻上。
“太醫已經開了處方,堅持服用即可痊愈,王上無需擔心。”
法正又不充了一句,讓劉備放下心來。
眼看二人嘰嘰喳喳地交談起來,劉禪便詢問了一番法正的侍從,親自前去熬藥。
半個時辰後,劉備突然想起劉禪,卻不見人影,暗暗有些生氣。
“阿鬥呢?孤讓他一起來拜訪孝直,他去了哪裏?”
“回王上,公子正為尚書令熬藥。”陳到恭敬地回答道。
法正瞳孔一縮,似乎非常意外,思緒翻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