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琰,南中豪族孟氏出身。
鄧方對其讚不絕口,稱他心懷漢室,可為助益。
“孟琰與孟獲可有關係?”劉禪詢問道。
“其中的淵源已經解釋不清楚了,不過末將聽到一些消息,孟氏原為南蠻的一支,後來積極學習大漢的知識,逐漸演變成大姓豪族。”
“孟氏分為益州郡孟氏和朱提郡孟氏,想必兩家一定有所關係。”
鄧方初來南中,並不是十分了解南中大姓的演變。
“孟氏的確是南蠻出身,與漢人聯姻後,仰慕漢人的文化,逐漸擺脫了一些陋習,被南中大姓所接納。”爨習補充了一句。
這也是孟氏之所以在漢人、南蠻都有威信的原因,孟氏的地位相當於西涼的馬氏。
馬騰、馬超都具有一定的羌人血統,因此能夠號令羌人。
“麻煩鄧都督將孟琰召來。”劉禪沉吟道。
南中錯綜複雜的關係,不是劉禪短時間內能夠捋清的。
但有了爨習、李恢等人的幫助,漢中國對南中地區有了一定的把控,不至於兩眼一抹黑。
等到孟琰抵達邛都,劉禪派遣李恢前去迎接,並順勢召開了針對南中的會議。
“南中四郡自古以來,都是大漢的領土。為了維持四郡的穩定,需要諸位齊心竭力。”
“禪在此謝過諸位!”
劉禪一拜,眾人紛紛回禮。
“不知公子需要我們做什麼?”孟琰好奇道。
“禪收到消息,有人要對南中不利,南人有不穩的跡象。”
“為了穩定南中的局勢,禪需要諸位做到以下幾點。”
劉禪將一個個錦囊,交到眾人手中。
鄧方、孟琰負責牂牁郡。
爨習、李恢負責益州郡。
糜芳、焦璜負責越嶲郡。
“爾等隻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等待命令即可。”劉禪嘴角勾起,露出深邃的笑意。
爨習心神一顫,一股磅礴的大勢,正籠罩著南中。
南中的格局將因此而改變,如果爨家能夠利用好風向,起飛並非難事。
他與李恢相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睛裏的凝重。
“諸位都回去安排吧,盡量小心謹慎,不要惹人生疑。”劉禪叮囑道。
“遵命!”眾人異口同聲道。
等到他們離開後,唯有鄧芝留了下來,沉吟道:
“公子,這些人都是大姓出身,萬一走漏了消息,如何應對?”
“父王健在,我漢軍整裝待發。縱使整個南中地區都亂了,也能以最快的速度鎮壓。”劉禪信心十足。
漢中國已經不是從前國力衰弱的地方勢力了,完全有實力與曹魏政權掰手腕。
南蠻之所以會反,是因為曆史上關羽葬送了荊州精銳,夷陵之戰葬送了益州精銳。
留給諸葛亮的家底不夠多,因此平定南中花費了極大的精力。
現在漢軍不僅軍勢強盛,武器、裝備也遠超以往。
漢中王劉備尚在,政權極其穩固。
南蠻隻要不是腦袋被驢踢了,就不會在這種時候起兵。
反倒是劉禪選擇主動出擊,計劃將南中的動亂鎮壓在萌芽之中,徹底將這塊土地化為漢中國北伐的動力。
因此,隻要滿足幾個條件,這場戰鬥對於漢室而言,就是有利的。
第一,以極快的速度平定叛亂。
第二,鎮服、威懾南中的野心家,將他們掌控的利益重新分配。
劉禪的目標是收編南中的勢力,組建出一支為漢室而戰的軍隊。
“無當飛軍”是時候問世了。
官府具有絕對的優勢,這些大姓又怎麼可能看不清形勢。
除了為劉禪所用,他們沒有任何的晉升途徑。
難不成真以為南中可以顛覆漢中國?
現在劉禪反倒是擔心越嶲夷王高定不敢發動叛亂,他要是真的慫了,會打亂劉禪的計劃。
因此,他必須提早做出安排,將高定是否背叛的時機,掌控在自己手裏。
高定將是最佳的棋子!
而真正引爆的契機,劉禪已經準備好了。
他將糜芳找來,準備秘密叮囑,完善自己的計劃。
“參見公子!”糜芳抱拳道。
“叔父無需多禮,今日找叔父來,是為了了解礦場的情況。”劉禪淡然道。
糜芳一怔,這事不是過去了嗎?
怎麼又提。
“公子,礦場的事已經按照您的意思處理過了,難道您還有不滿意的嗎?”
“非也,叔父能夠照做,禪很欣慰。”
劉禪解釋了一句,接著道:“礦場之中,可有心懷不忿者?”
糜芳猶豫了半晌。
“還請叔父如實回答。”劉禪肅聲道。
“每個地方都有幾個刺頭,礦場自然也不例外,他們一直以來,都在和官府對著幹。”糜芳答道。
“很好,叔父現在立即將他們逮捕,關押起來。”劉禪眼神中閃爍著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