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初步試探,張遼病重(1 / 3)

眾將齊聚一堂,威嚴的氣息外溢,一般人根本不敢說話。

劉禪卻滔滔不絕,分析著目前的局勢。

“南陽方向,已經退守穰城了,這意味著南陽北部,都落入魏國手中。”

“現在就看是我軍先攻破長安, 還是魏國先攻破穰城了。”

“長安的守將是司馬懿,此人極其謹慎,就算我軍到長安城下屯田,他都不一定出戰。”

什麼?

張飛一驚,不禁提高了聲調:“真有這樣膽怯之人?”

劉備、關羽、法正等人,都陷入了沉吟之色。

司馬懿此人從未領過軍,對於他的作戰方式,他們並不了解。

但劉禪如此堅定,想必不會錯。

此戰, 真的變成攻堅了。

“即刻命人加倍打造攻城器械。”劉備沉聲道。

井闌、衝車、雲梯為傳統的攻城器械,漢軍還掌控著投石車。

“陛下,不如分派諸軍,從三麵包圍長安,使敵軍困頓。”黃權神色凝重道。

“不可,司馬懿謹慎,是在沒有勝算、或者勝算很小的情況下。他若捕捉到了戰機,也不會錯失。”

“我軍的兵力與守軍旗鼓相當,勝在兵鋒正盛罷了。分兵三路,削弱了我軍的力量,隨時都需要擔心司馬懿的奇襲,得不償失。”

劉禪堅決反對,雖然黃權說的有道理。

因為城內的守軍、百姓要生存,離不開一個問題,吃飯。

魏國知道長安要堅守, 必然準備了足夠的糧食,吃上幾個月沒有問題。

但有一樣東西, 他們的準備必然不會太充分。

幹柴!

經過一個冬季的消耗, 長安城內的幹柴消耗嚴重,都用來取暖了。

這種時候,一般都有樵夫進行砍柴,然後拿到城內販賣,屬於城市的消耗品。

隻有糧食,沒有幹柴,也是沒用的。

封鎖城池,能夠使得城內的物資消耗,得不到補充。

問題在於,這樣的攻城方式,耗費時間很長很長。

沒有幾個月,是見不到效果的。

更何況,百姓要出城砍柴,漢軍能夠阻止嗎?

很難。

這些百姓,大都是家裏頂梁柱,一旦他們回不去了,城內婦孺老小很容易餓死。

漢軍不可能做這樣的事, 劉禪、劉備也不允許。

無論哪一戰, 都盡量把百姓摘出來。

這是漢軍的原則!

但“慈不掌兵”,劉禪是懂得的。

他吩咐關興、張苞等人道:

“以後加派巡邏,看到城內的砍柴隊伍出來,侵擾魏軍。”

“最好抓一定的俘虜。”

劉禪說的很委婉,但眾將都有所領域。

收買砍柴的百姓,亦或者魏卒,讓他們為漢室做事。

自古以來,都是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若是能夠從內部瓦解守軍,最好不過了。

於是,漢軍一邊打造攻城器械,一邊留意城內守軍的動靜。

三天後,關興終於抓回來幾百俘虜,這些百姓戰戰兢兢地被帶到軍營。

劉禪給他們準備了午飯,款待了一番。

“如今城內的幹柴價格如何?”

所有砍柴的民夫都望著他,沒有人接話。

“放心,我會放你們回去,隻要你們好好回答問題。”劉禪寬慰道。

終於,有膽大的人站了出來,道:

“回殿下,如今城內幹柴一百錢一捆。”

價格完全翻了幾倍。

劉禪心中有數,又詢問道:“糧食呢?”

“五百錢一石。”民夫再次回答。

還算穩定。

董卓時期,製造了很多“劣五銖”,導致亂世的糧價一路攀升。

“於是貨輕而物貴,穀一斛至數十萬。自是後錢貨不行。”

也就是一斛糧食,價值數十萬錢,神仙都買不起。

曹丕此前為何罷五銖錢,以糧食、布匹作為“貨幣”,進行貿易?

答案是各種劣幣橫生,百姓窮困潦倒。

糧食、布都是硬通貨。

劉虞在幽州時“民悅年登,穀石三十”,為百姓所愛戴。

公孫瓚殺劉虞,傾動整個幽州。

現在長安的糧食價格在五百錢左右,百姓還能夠接受。

這說明長安城內的各種物資,準備得十分充分。

劉禪又詢問了一些亂七八糟,看似毫不相幹的問題,然後將這些人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