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很懵!
怎麼突然就這樣了?
局勢的轉變,對守軍極為不利。
他臉色陰沉,仿佛能夠滴出水來。
“諸位!”
“為了陛下,死戰!”
張郃試圖鼓舞士氣,沒想到漢軍中也有聲音傳出。
“曹丕弑君稱帝,人人得而誅之!”
“爾等要為逆賊而戰嗎?”
沙摩柯的呐喊,響徹天穹。
他本不是漢人, 卻有一顆忠君之心。
這就是差距!
張郃怒氣上漲,喝道:
“一怕胡言!”
“不要相信他們,將他們趕出城去。”
魏卒們猶豫了半晌。
曹丕的黑曆史,他們也有所耳聞。
但生在北方,他們能有什麼選擇呢?
他們隻能效忠魏國,以此建功立業,擺脫貧困的命運。
是魏室還是漢室,對於他們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反正人生已經如此!
再糟糕,也不會糟糕到哪裏去。
都是賣命,誰給糧食,誰給吃飽穿暖。
他們就效忠誰!
這就是現實。
經曆了亂世後,就連百姓也變得精明起來。
因此。
劉禪從不奢望能夠通過語言,勸降這些士卒。
曆史上北方也有淪陷的情況。
甚至有“北方漢人”“南方漢人”之別。
這樣的情況,更加嚴峻。
百姓真正看重的,是誰能夠給他們穩定的生活。
漢室和魏室,都是壓在他們頭頂的大山。
沒有太大的區別。
劉禪高舉漢室的旗幟,唯一的好處是,在勢大的時候,可以勸降守軍,以及勸降俘虜。
因為曹魏在大義上站不住腳跟,自然不會有人替魏室盡忠。
除非獲得了極大的好處。
真正的大戰,還是需要漢軍以血肉之軀, 衝破一切。
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時候,“大義”的作用將會得到加持。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劉禪最依賴的, 還是自己手中的兵鋒。
“侄兒。”
“叔父先戰一場,為你開道!”
關羽一捋長髯,傲氣狂燃。
他騎乘一匹汗血寶馬,不必赤兔差多少。
隨著馬蹄聲疾,關羽殺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
關興、關平二將向劉禪抱拳行禮後,也跟著殺了過去。
守軍的壓力驟增。
郭淮、張郃都沒有退兵的意思。
巷戰,他們同樣擅長。
然而。
他們不知道的是,漢軍更擅長複雜地勢的作戰。
無論是叢林,還是巷戰,他們都是如魚得水。
魏軍真正可怕之處在於騎兵!
城內的騎兵根本施展不開。
曹真率領的鐵騎,此刻也不在潼關。
漢軍可以盡情地施展!
魏延、沙摩柯的先鋒部,已經突至潼關的主要長街。
漢軍所覆蓋的地方,已經超過潼關的五分之一。
在魏卒的嚴防死守下,魏延沒有能夠一路突破,甚至損失慘重。
他的部隊廝殺最久,消耗的體力也是最多。
現在竟有些難以為繼了。
沙摩柯的黑袍軍反倒是愈戰愈勇!
因為在訓練的時候,他們最注重的就是體能的訓練。
一般的常規部隊,是不可能在訓練中,耗盡體力的。
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