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的戰術很簡單。
給予足夠的壓力,讓魏軍騎兵心理崩潰。
這是一種很凶險的戰術。
因為曹真也有可能一個突擊,圍困西涼鐵騎。
想在兩軍在安定地區互相追逐,相隔大概二三十裏。
騎兵突擊,轉瞬可至。
雙方相互奔跑行軍,斥候都能聽到震耳發聵的聲音。
馬超對於距離的掌控,十分地巧妙。
最近不會低於二十裏, 最遠也不會超過五十裏。
因為他的麾下,有一支最精銳的斥候部隊,全部是西涼羌人組成。
他們的騎射,可謂是天下無雙。
在斥候戰中,從不會畏畏縮縮。
看到敵人數量少,那麼他們就會一擁而上。
倘若敵人太多,羌人也會仗著兩匹馬的優勢,快速撤退。
曹真麾下, 也有大量的烏桓人、匈奴人,但這兩族逐漸被同化了。
怎麼說呢。
烏桓、匈奴都被曹操遷徙到了內地,他們連像樣的牧場,都沒有了。
以前烏桓、匈奴作戰,都是騎兵縱橫馳騁。
現在大都是步騎。
很多烏桓、匈奴人,已經學會了耕種。
他們已經不是純粹的草原雄鷹了。
現在真正占據大片牧場的,是鮮卑人。
鮮卑人桀驁不馴,北境數次作亂,都是他們發動的。
沒有了牧場,匈奴、烏桓仍然需要服兵役,被征召為騎兵。
但他們的作戰能力,大大地降低,也就比中原人強那麼一點。
他們部族的習慣,也有所更改,不需要通過殘酷的廝殺。
以前是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才誕生了無敵的騎兵。
現在烏桓、匈奴學會了農耕,逐漸穩定,也就失去了那一種血性。
羌人不同。
他們在西涼這片土地上, 爭鬥了數百年。
中原起動亂,他們謀逆。
中原太平,他們也謀逆。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大漢的內亂,多由西疆引發。
在一次次角逐中,雙方各有損傷。
最難受的還是曹真。
因為他芒刺在背,不知道如何擺脫。
他試圖與馬超決戰,結果馬超寧願退避三舍,也不迎戰。
就是玩兒。
看看誰玩不起。
曹真人多勢眾,卻也追擊不到西涼鐵騎,隻能幹瞪眼。
他也不敢追擊過甚,導致馬力消耗。
這樣容易被馬超反擊,含恨當場。
曹真第一次感受到了騎兵作戰的艱難!
魏軍中,人均戰馬少,又存在具裝騎兵,一身鎧甲。
根本跑不過馬超。
但真要因此輕視馬超,又會遭逢滅頂之災。
長此以往,軍心必然潰散,
曹真隻好以糧道為誘餌, 逼迫馬超決戰。
可是馬超沉著冷靜,縱使糧食被劫掠,他也無動於衷。
接連損失幾次,馬超都選擇了旁觀。
可恨的是,曹真劫掠了這些糧草,也無法帶走,因為馬超的部隊,就在附近。
倘若帶著輜重,騎兵容易被追上。
曹真隻能忍痛焚燒糧草。
到了後來,漢軍運輸直接不走三輔之地了。
而是從子午穀運輸。
子午穀可直通漢中、長安,隻不過這條路十分狹窄,根本不適合大規模地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