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前線屯田,劉禪的膽魄(1 / 3)

漢軍二十萬兵勢,彙聚於司隸。

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曹叡惶恐得忘記呼吸,

“該死!”

“劉備父子到底要做什麼?”

“真以為憑借著這樣的手段,可以與我大魏抗衡嗎?”

曹叡怒不可遏,他登基以來, 就遇到了亡國的危機。

心中有種大恐怖,籠罩著他。

他不甘心就這樣,但又沒有辦法。

“速速集結兵力!”

曹叡當著群臣的麵,沒有風度地呐喊、咆哮。

可是。

魏國去哪裏湊這麼多兵力呢?

一直以來,南方的征戰就沒有停止過。

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都在與南方作戰。

這樣的高強度作戰, 持續了十幾年。

縱使魏國底蘊深厚, 也被敗光了。

留給曹叡的家底,都壓在了江淮、關中。

隻可惜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沒辦法, 曹叡隻能下令征兵!

蜀中不是舉國之戰嗎?

那就痛痛快快地來一場!

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司馬懿坐鎮兗州後,一邊聚攏杜襲的潰兵,一邊從江淮地區,抽調部分兵力。

勉強湊出了十幾萬大軍。

但由於一半人是殘兵敗將,魏軍的戰鬥力並不高。

因此,司馬懿當務之急是整頓兵馬,讓他們恢複戰鬥力。

鄧艾也被提拔起來,正式擔任將軍。

以前他最多是個屯田校尉。

當然,能夠搞糧食的,一般都是牛人。

荀彧、諸葛亮、陸遜這些名士,也都是從搞糧食起家。

鄧艾能夠被提拔起來,讓很多人不滿。

為何?

鄧艾口吃。

這很影響他的仕途。

倘若不是司馬懿提拔, 他很可能一輩子都起不來。

身為三朝元老, 司馬懿的地位也愈發鞏固。

隻是對於曹叡……他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曹氏祖孫三代, 都不是省油的燈。

因此。

司馬懿很想力挽狂瀾,打贏這一仗, 以此獲得更多的權勢。

隻可惜, 他知道以目前的兵力,他隻能選擇防守。

“先生。”

“潁川之地隻有幾千守軍,如此是不是太危險了?”

鄧艾目光一閃,露出疑惑之色。

按理說,這麼大的破綻,司馬懿不可能注意不到。

“這是留給蜀軍的墓地。”司馬懿沉聲道。

鄧艾轉念一想,似乎明白了什麼。

倘若蜀軍真的孤軍深入,妄圖對南陽進行合圍。

反而是魏軍的機會!

宛城的糧食足夠支撐半年,短時間內不需要後方的增援。

倘若蜀軍真的派遣幾萬軍隊,進入潁川,司馬懿即可甕中捉鱉。

蜀軍的運輸補給線抵達洛陽,已經足夠漫長了。

再延伸至潁川,一樣是孤軍深入。

除非劉禪能夠消化司隸地區,為軍隊提供糧草。

否則依靠漢中、蜀中供給糧食,根本不現實。

亦或者趙雲能夠攻克宛城,從荊州供糧。

這兩條線對於蜀軍來說,都很艱難。

司馬懿正是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 設置了誘餌。

倘若蜀軍真的上鉤, 他反倒是賺了。

劉禪此刻根本沒有時間, 因為他在學習諸葛亮的精銳戰術。

屯田!

如果隻是普通的屯田,也就沒必要拿出來炫耀了。

這是在魏國眼皮底下,屯田。

漢章武七年(227)。

劉禪秉持著,打到哪裏,就種到哪裏的原則,於河南尹、弘農、京兆尹等地展開屯田。

一來,可以找點借口,收回地方豪紳的土地。

二來,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戰爭,從來不是簡簡單單。

劉禪從一開始,就打著持久戰的名號,進行東征。

否則二十五萬大軍吃什麼?

三輔之地的屯田,完全不足以供給大軍。

從後方運輸糧食,到關中後,損耗三五成都是很正常的。

因為勞役也需要吃東西,而且蜀道艱難,一旦下雨就容易失期。

勞役每一天都在消耗糧食。

所以運輸到前線,能夠存留一半,已經不錯了。

而且勞役回程,也是消耗糧食的過程。

總不能餓著肚子回去吧?

縱使沿途有郡縣,但這些郡縣的糧食,也被抽調至前線了。

勞役一送一回,所消耗的糧食都是天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