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章武九年(229)。
春。
劉禪率眾軍士,屯田。
由於戰爭的緣故,大漢各地區糧食價格暴漲。
百姓的生活,受到了影響,但勉強能夠獲得保障。
不至於被餓死。
劉禪始終把糧食,放在第一位。
冬小麥、春稻穀,他都竭盡全力地屯田。
隻不過中原地區, 水稻種植比較少,一般都在水源豐富的地區,溫度也要合適。
劉禪積極地屯田,帶動了司隸、兗州、豫州的百姓,積極地參與到生產中來。
領地擴大以後,他招攬了第一批新銳軍卒。
新兵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屯田, 瘋狂地屯田。
在實行軍屯的同時,也為地方百姓提供免費的幫助。
春耕全麵地進展!
按照劉禪的計劃,漢軍編製,將擴充十萬人。
這十萬人,將作為司隸、兗州、豫州的守軍,徹底將漢軍的主戰部隊,解放出來。
現在漢軍分為主戰兵力、地方兵力兩種,地方兵力大都為“郡兵”。
如此一來,劉禪即可統合出三十萬的戰兵,可以進行自由地分配、調動。
這一點非常重要。
此前漢室占據益州、涼州、西域、扶南等地,兵勢已經擴充到四十萬。
現在收了兗州、豫州、洛陽等地,理所當然要擴軍。
這一輪擴軍下來,幾乎將府庫掏空了。但劉備、劉禪都沒有心疼。
土地的產出,已經無法滿足漢軍的瘋狂擴張了。
劉備下令,恢複蜀中的各行各業的生產。
最重要的,當然是蜀錦!
春蠶成為了重要的生產指標。
劉禪在前線實行“自給自足”的戰略, 能夠保障軍隊最低的糧食供應。
蜀中的勞動力解除了捆綁,他們不需要為了運輸糧食等, 日夜操勞。
因此, 他們都投入了蜀中商業的發展中去。
按照諸葛亮的定計, 蜀中商貿發達,應該大力發展商業,獲得充足的商稅。
以金錢、軍備等方式,增援前線的戰場。
司隸地區目前十分穩定,將成為最重要的供糧地點。
兗州、豫州作為輔助。
因此,蜀中的目標變成了搞錢!
為了保障兗州、豫州、司隸的農業發展,以及幫助劉禪處理政務。
費禕、蔣琬被派遣至洛陽,著手安排生產、發展的工作。
在西域的黃權,供給了五千匹戰馬。
劉禪也不知道他怎麼搜刮的,但有戰馬那是絕對的好事。
如今漢軍鐵騎,共計三萬人,戰馬的數量要達到五萬匹左右,才可以與魏騎周旋。
至於五萬騎兵……暫且無法突破,畢竟騎兵的訓練周期很漫長。
足夠讓劉禪抓狂。
因此,騎兵的編製,一直在三萬人。有損失了,再挑選一些會騎馬的將士,進行彌補。
當然, 如果能夠獲得羌人的支持,組建羌人騎兵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朝廷正在薅涼州的羊毛, 隻不過效果已經不是特別明顯了。
羌人也需要勞動力,進行生產。
雖然騎兵都有不錯的軍餉,但畢竟隻能保障生存,除非建功立業,獲得功勳獎勵。
戰爭時期,經濟、財政什麼的,都要為戰爭服務。
上到文武百官,下到天下黎民,都在積極地備戰。
這是劉禪能夠耗下去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