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篇章是黑暗中的晨曦,然而整個故事最精彩的還是第三個篇章。整個故事自始至終都散發著憂傷的基調,這種感覺在第三個篇章裏麵顯得尤其強烈。如果真的按照某餿主意在這裏就完結,那給讀者帶來的就好像是憋了一肚氣沒地方撒,將其推上高台卻又撤走了樓梯,會讓人無所適從。
第四個篇章雖然沒有那麼精彩,正好能夠引導讀者走向平靜,起到一部樓梯的作用。尋尋覓覓,到頭來得到的隻是落寞、不幸、失去和迷茫的話,對於讀者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張秋惜不是要讓讀者絕望。
不能小看一部小說的力量,他能帶來希望的同時也會帶來絕望。為什麼說多看書對自己有好處呢,因為從中可以悟到很多人生真諦,可以明白很多到底,如果沒有這些可以說這部書很平庸,但如果帶給讀者的是一片黑暗的話,那就沒有好處隻有壞處了。
這也就是文學作品和娛樂作品的不同,後者看了不需要明白什麼大道理,隻要高興就好。但就算是隻追求爽的網絡小說,也還有鬱悶情節一說,如果有太鬱悶的情節也都會膈應得過幾年想起來都難受,更何況還是直達心靈的文學作品。
簡單想一想,如果是一本全部都是鬱悶情節堆砌起來的書,看完之後是不是會有要瘋的感覺。《青春咖啡館》不能這樣來衡量,但這確實是一部非常沉重的作品,遠遠比網文的鬱悶情節更強烈,所以最後的治愈也是必須的。
大量的象征手法,通過某一種表象去表達更深遠的含義,這種藝術創作方式張秋惜還是第一次用,看起來倒也得心應手。至少很多業界大能也都是在褒獎,其實也可以說是這種手法應用成功,帶來了整部作品的成功。
融入了很多生活中的細節,甚至李玥和楊婕也都在作品中出現,這讓小說帶著一絲自傳色彩。四個篇章四個講訴人,其實有不少情節都是雷同的,但這反而是亮點,就好像幾個人某天都從同一條街上走過,讓他們敘述這一天的路程的話,肯定都會提到這一條街一樣。
而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同一件事所想到的往往並不一樣,張秋惜就是利用這樣一種手法,讓女主角和整個故事看起來都更合理,更豐滿。或者也可以說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發生在女主角身上的事情,做為一個旁觀者也看得更透徹。
還有更讓人沉重的一點,整個故事中張秋惜都沒有給女主角一個姓,所有人都是稱呼她的名字,而這個名字還是假的。這同樣隻是小小的一個細節,卻也讓人拍案叫絕。
一部描寫青春的書,然而所有讀者幾乎都表示這並不適合正值大好青春的中學生閱讀。要知道,國內所有青春題材的作品,他們都是最主要的受眾群。
而這些群體中,張秋惜的粉絲可也不少,甚至還是最狂熱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