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奔喪(1 / 2)

經過定海門就進入廣州的內城,內城分為東中西三城,中城最為古老,相傳始建於秦代,這裏麵聚集了廣州府衙、廣東布政司、廣東按察司等省級衙門。

到了三國時代,吳國大將步騭在被焚毀的秦代趙佗城的基礎上重建起宮殿城池,這裏就是西城。

隋唐年間隨著廣州人口增加,在靠近珠江邊上重新築城,這就是東城。

宋以前三城連在一起,又相對獨立,三城之間,有厚實的城垣與寬闊的濠湧相隔,城門便成了相連的通道。

中城和東城,靠行春門連通;中城和西城,靠朝天門連通。城內有城,從東往西,穿過城門,三城氣象迥然各異。

東城是新建的城區,還保留著一派田園風光。中城最古老,既有守備森嚴的官衙,又有書香氤氳的書院、學宮。西城是繁華商貿區,又是眾多寺觀的清修地。

明代開始鎮守廣州的永嘉侯朱亮祖,就是明朝那些事兒中被朱元璋親手打死的倒黴蛋,這家夥將宋三城重新整修一番,拆除三城相隔的城門和城牆,自此廣州內城形成。

李正道一路上為趙福祥講解曆史,李家是廣州的土著,李正道在廣州長大成人,自然對本鄉本土的事情十分了解。

一行人經過定海門,出了城門正式進入內城,李正道剛要問趙福祥介紹內城的曆史,邊上一個高聲叫道:“六少爺!六少爺!老奴在此!”

李正道聽到熟悉聲音,左右一看,發現一個身穿家丁服侍的老頭正牽著一匹馬站在城門口這裏。

看到這人李正道一皺眉,問道:“李忠,你怎麼知道我今天回來?還牽著馬幹什麼?”

李忠來到李正道麵前雙膝跪倒,哭道:“六少爺,老爺在五天前仙逝了!老奴派人去瓊州送信,同時牽著馬在這裏等候已經五天了!”

李正道聽說自己老爹死了,臉色數變,不過馬上反應過來,一把搶過李忠手中的韁繩,騎上馬用衣袖遮麵,邊騎馬狂奔邊哭道:“爹,兒子不孝啊!”

李正道這一出把趙福祥弄得一愣,他稍微知道些李正道的家世,這家夥是庶出,也就是小老婆生的,在家向來不受待見,要不也不能發配到瓊州去當掌櫃。怎麼現在他爹死了這家夥這麼傷心?看來還是父子情深啊!

其實趙福祥不知道這是明代的規矩,叫奔喪!老子死亡,兒子接到消息後必須馬上用最快的速度回家吊孝,這時候官府也會網開一麵,畢竟廣州城內是不準策馬狂奔的!

李正道騎馬跑了去給他爹奔喪,卻把趙福祥一行人扔在城門口,趙福祥可不知道李正道的家在那裏,這可怎麼辦?

好在李正道還留了一個書童與家仆李忠,李忠上前給趙福祥行禮道:“趙員外,六少爺去奔喪,但家中都已經準備好住處,請趙員外跟著老奴即可!”

聽到李正道都安排好了,趙福祥鬆了口氣,他問道:“李忠,你家老太爺仙逝,我與正道賢弟莫逆之交,理應過去吊唁!”

李忠聽趙福祥這麼說有些斯斯艾艾,他好半天才說道:“趙員外,主宅那邊多有不便,六少爺家中也設有靈堂,去那裏吊唁也行!”

趙福祥也就客氣客氣,自然不是多想去吊唁,所以聽李忠這麼說也沒反對,直接帶著手下跟著李忠去往李正道的家。

李正道的家在西城,這裏緊鄰正北門,因為城外就是流民營,所以這裏房價並不高,趙福祥看到周圍的鄰居的穿著,看樣子也不是什麼高端人士。

好在李正道家的院子夠大,前後好幾近院子,趙福祥走進大門正看到大堂上設的靈堂,知道這就是李正道死鬼老爹的靈位。

趙福祥在門口吩咐廖大貴將路上買的香燭元寶放在門口,他自己走進靈堂,來到靈位前一躬到地,算是給李正道的老爹行禮了。

靈堂邊上有一女子帶著一個身穿孝服的八九歲小孩,估計是李正道的老婆與兒子,看到趙福祥來吊唁,趕緊跪在蒲團上還禮。

那名女子中等身材,身上穿了一身白色孝服,臉上用一縷白紗遮麵,看不清相貌,不過他伸手拉身邊兒子的時候,趙福祥看到那女子的一雙玉手,這雙玉手白如香蔥、手指纖細,估計相貌也差不了許多。

看到這雙小白手,趙福祥心中一蕩,不過他知道這是兄弟的老婆,自己就算再不是人,也不能做哪兄弟不在不客氣的醜事,所以趙福祥趕緊回了禮,然後轉身出了靈堂。

出了靈堂,趙福祥在李忠的帶領下去了住處,廖大貴等人被安置在前院的仆人住處,趙福祥身份高貴,自然安排到後院的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