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戰術流與技術流(1 / 2)

納吉口中的過人技術,並非特指球員帶球一定要用來盤帶突破的過人動作,而是一種泛指,可以理解為球感,球技,球員控製球的能力。

這很好理解,有出色過人技術的球員,可以將技術應用在原地擺脫,小範圍內控製球擴大選擇範圍,不一定非要正麵過掉麵前的防守球員,而有這樣技術的球員,踢球時可以更加“狡詐”,具有強烈的欺騙性和不可預測性,使得一對一對抗時更占有優勢。

但是俱樂部普遍不會針對性教導球員怎麼去過人,訓練課中球員可以過人,但那種是屬於自由發揮的,你能過你就過,過不了也就被判定為天賦不夠,而球隊不會係統地教導球員過人技術,因為這在絕大多數球隊內都是浪費時間,一來是一支球隊不會允許太多球員自由去過人,二來也是教練們不會花時間去賭球員有沒有這種天賦。

在傳統觀念中,球員過人技術往往不是係統訓練出來的,天賦被認定是占了很大比重,包括身體特點,譬如彎腿的加林查,身材矮小的馬拉多納,不可否認的是,身材越是高大的球員靈巧方麵也就不如身材矮小的球員,這是先天條件決定的。

不過,納吉所提出的過人技術重要性,並非是為了過人而去過人,是為了球員特點發揮而服務。

比如小飛俠,奧維馬斯喜歡下底傳中,他過人之後再傳中,能夠直接帶著對手整條後防線後撤,打亂對手的防守節奏。

奧德裏奇開始審視自己的青訓方針,回顧他剛接手球隊時,他訓練球員的重點是為了團隊,要將球隊凝合成一個整體,所以,他必須強調團隊整體性,這是必然的,如果他強調的是腳下技術,讓球員們去肆意發揮,那球隊就完蛋了,隻會是一盤散沙。

上賽季的米爾沃爾可以說根本沒有青年隊,青年隊隻是練兵的舞台,演練一線隊戰術,是為了讓球員們能夠通過團隊合作踢出團隊足球。

這個賽季的米爾沃爾才算正式有了青年隊,青訓基地的建成不過半年多,納吉就發現了這個青訓體係的不足之處。

優秀的教練有兩種,第一種是讓11個天才全部發揮出實力,第二種是讓11個普通球員發揮出1+1大於2實力。

奧德裏奇從一開始就不認為他購買到球隊的球員是已經成熟的天才,否則,也輪不到他羅致帳下,所以,他要做的是第二點,讓球員1+1發揮出大於2的實力,那麼球隊的基礎當然是團隊,這也是長期建設球隊的方針。

可在過於注重團隊的思路下,奧德裏奇有些忽略了球員們個人的成長。

什麼原因呢?

奧德裏奇自我反思起來,大概是因為他更看重團隊配合的效果,所以潛意識裏就沒有對球員抱有那種上演個人英雄主義表演的期望。

所以,當球員們在場上把該傳的球傳出去,該跑到位的到了位,他就滿意了。

這就夠了嗎?

不夠。

遠遠不夠。

奧德裏奇當頭驚醒,沒有任何球隊能夠做到永遠的戰術領先,沒有,因為戰術就是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當你的戰術領先時,無數人就會開始研究遏製對策,最終回到平衡,然後等待下一場戰術變革。

而優秀的戰術理念能夠讓團隊提升,可要把戰術發揮到極致,依托的還是球員。

奧德裏奇有些懊惱,他自己還大言不慚跟弗格森大談戰術沒有秘密,關鍵是球員和戰術的契合度,自己反倒忽略了這一點。

戰術很神秘嗎?

不神秘,無數球隊都會想要效仿最強球隊的戰術,但許多後來者的教練都摔得很慘,實驗效果是東施效顰,最關鍵的因素是球員組成良莠不齊,根本達不到完美效果。

後來的球隊難道沒有想效仿AC米蘭的嗎?可他們的後防線有內斯塔,馬爾蒂尼,科斯塔庫塔嗎?中場有西多夫,皮爾洛嗎?前鋒有舍甫琴科,因紮吉嗎?

巴塞羅那也一樣,哈維,伊涅斯塔,梅西,普約爾等等都是獨一無二的,是效仿戰術卻無法完美複製的。

成功的球隊應該是戰術與團隊完美結合的產物,兩者缺一不可。

奧德裏奇有些過於注重戰術而忽視了團隊。

他在自責,表情就看得出來,納吉安慰道:“奧德裏奇,你不必這樣,米爾沃爾這個賽季表現這麼好,在順境之中,想要發現問題的確很難,你不能苛責自己不夠完美,不是嗎?”

奧德裏奇收拾了一番情緒,沉默片刻後說道:“我想這個錯誤,在六年前我就犯下了。”

“六年前?”

納吉搞不懂。

奧德裏奇問道:“你聽過古弗倫嗎?”

納吉搖了搖頭。

奧德裏奇追憶一番後悠悠說道:“六年前我在荷蘭求學,荷蘭足協當時執行的青訓方針是根據米歇爾斯和克魯伊夫的足球哲學,簡單至上的全攻全守理念,我很崇尚這種哲學,因為我認為足球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進攻需要整體,防守也需要整體,人們會時常看到後衛助攻到前場,前鋒防守回撤禁區前,荷蘭主流的足球風格非常對我胃口,但在荷蘭,還有一種比較默默無聞的足球流派,我也隻是偶然聽同行們聊起才知道,開創那個流派的人物,就叫古弗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