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致勃勃去參加金球獎頒獎典禮的五名球員,有四名球員回到了俱樂部參加訓練,內德維德繼續養傷,預計一月底就能歸隊參加合練。
在訓練場上見到這四名球員,奧德裏奇隻有一個感覺:安靜。
安靜得有些詭異,也看不出他們有多大的沮喪,也不到哀莫大於心死那般沉寂,反正與以往他們的狀態有很大不同。
奧德裏奇象征性地安慰了他們幾句,也不好多說什麼。
他不可能像當年那樣在媒體平台抨擊金球獎了。
真不是外界看不到米爾沃爾的球員有多優秀,而是他們優秀的球員太多了!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評委都是人,又不是機器,足球價值觀,欣賞視角不同。
說白了,他們也欠缺些運氣。
假如奧德裏奇是評委,他也犯難,比如他是喜歡西甲的,那他投票第一個名字肯定寫菲戈,然後齊達內,亨利,小羅什麼的,誰先誰後,也無法縱向比較,犯不著絞盡腦汁去思考後麵四個名字的順序。
他要是喜歡意甲的,或喜歡法國隊,或是注重大賽表現,那第一個名字寫齊達內,第二個也許是亨利,也許是菲戈,反正往往第一個名字很重要,後麵的,想想便就順手填上了。
若是喜歡英超,或是喜歡歐冠,注重俱樂部表現的,那麼米爾沃爾的球員就是評委首選了。
在與曼聯隊比賽前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們也都問到關於金球獎結果的事情,詢問奧德裏奇的看法。
按照曾經奧德裏奇力挺拉爾森奪金球時宣稱的“最好的球員應該能幫助團隊獲得頂級榮譽”,那麼今年菲戈當選,奧德裏奇應該有一肚子怨言才對。
可奧德裏奇真沒脾氣。
菲戈就比齊達內多兩分,跟後麵的差距也都不大,優勢微乎其微,假如米爾沃爾就有一個人是熱門,或者,拉爾森跟內德維德沒有之前金球獎的人氣積累,估計亨利能以絕對優勢問鼎金球獎。
奧德裏奇很平靜地回答道:“如果我們注意到最終評選結果的前八名差距都不大的情況,那麼就要去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我覺得這正代表著金球獎評選的評委獨立性,每個評委有自己的眼光,欣賞球員的角度不同,能夠成為金球獎候選人的球員,必然有著一技之長,並在全年有亮眼表現,因此,每個評委投票給他們欣賞的候選人,之所以這次結果出現投票如此分散的情況,我認為的確是個難以取舍的抉擇,米爾沃爾上賽季雖然取得了三冠王,可夏天有歐洲杯,球員大賽表現是很重要的參考標準,而又因候選人所在聯賽不同,踢球風格不同,無法進行直接對比,菲戈最終獲得了金球獎,恭喜他,過去幾年他一直表現不錯,為巴塞羅那贏得了一些冠軍,在國家隊表現也十分亮眼,我不認為這次金球獎評選結果有什麼爭議,但作為米爾沃爾的主帥,我是感到有些遺憾。”
在奧德裏奇看來,已經沒必要爭論菲戈是否比米爾沃爾的球員更有資格去拿金球獎,問題根源並不在評選結果上,是米爾沃爾的優秀球員太多了,僅此而已,所以,沒什麼爭議。
米爾沃爾是輸掉了金球獎評選,連一個進入前三的球員都沒有。
可是,米爾沃爾卻創造了一個金球獎的記錄。
同一家俱樂部無前三名的候選人得票總和超過了總票數的一半!
五名球員,再加上索斯蓋特1票,讚布羅塔2票,施奈德很抱歉,0票。
米爾沃爾8名候選人入圍,最終獲得的票數換算成得分,是總分數的一半以上!
已經有艦隊街媒體安慰米爾沃爾,稱他們是金球獎的無冕之王。
聽起來有些扯淡,不過心意是好的,艦隊街也沒去臆測有什麼黑幕,即便有爭議,也不是在米爾沃爾身上,是齊達內和菲戈誰更該得金球獎,但在米爾沃爾五球星“慘敗而歸”的襯托下,那個爭議又沒什麼討論的必要。
就事論事,金球獎在變為FIFA金球獎之前,爭議並不多,硬要說有的話,原曆史01年的歐文當選可能算是吧,號稱五冠王的利物浦實際上是拿了一堆次要冠軍,最重要的聯賽,歐冠,都沒有,可那年問鼎歐冠的拜仁,最高光的是卡恩,門將想拿金球獎,難度太大了,而勞爾又因在皇馬被其他巨星衝淡了作用,連續多年提名候選,卻始終無法問鼎,屈居歐文之下,差距也不算太大。
每一年金球獎評選都有其時代背景與當年度賽場內外事件所影響。
而變成FIFA金球獎後,最大的爭議就是10年的第一屆,梅西當選,在國米三冠王的斯內德連前三都沒進,隻拿到了第四名。
有爭議嗎?
如果了解FIFA金球獎評選規則,隻能說斯內德命不好。
假設FIFA金球獎能推遲一年成立,斯內德毫無疑問會拿到金球獎。
因為《法國足球》的金球獎是媒體記者評選的,10年那一次,斯內德在媒體投票中的得票率最高,有7.7%,排在二三位的是小白伊涅斯塔與哈維,分別是7.53%與5.96%,梅西隻排在第四,4.38%的得票率比斯內德少了超過3%,要知道那一年,世界杯上大放異彩的弗蘭才隻有3.63%的媒體投票率,C羅,還不如卡西利亞斯多,他隻有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