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場上相對平衡的局麵,是米爾沃爾與拜仁慕尼黑戰術對碰陷入僵局的一種體現。
這個場景,大概在五六年前,奧德裏奇與納吉的一次重大交談中就有所預見。
足球場上不存在一種技戰術能橫掃所有對手的。
當一種行之有效的新戰術剛出現時,威力無比,在不斷改進與提高的過程中,能夠幫助球隊達到一個全盛的高度,但與此同時,對手會重點研究你的戰術,進而想方設法去限製。
以拜仁慕尼黑的實力,用7人防守限製5人進攻,這才將局麵拉到了平衡,令米爾沃爾無法取得進球,但他們也有自廢武功的損害,兩者誰也進不了球,起碼,不輸!
這種僵局便是戰術上,米爾沃爾創造不出絕佳機會,但從全局高度,米爾沃爾仍舊掌握進攻主動權,拜仁慕尼黑暫時隻是解決了防守而已。
到了此時,拚戰術想製造出其不意的效果就很難了。
要靠什麼?
這便是當年納吉所發現的,米爾沃爾青訓中技術流缺陷,從而對症下藥,建立了以穆倫斯丁為首的球員技術訓練工作部門。
奧德裏奇當年拍板決定以“戰術流為主,技術流為輔”的青訓方針在此後幾年證明了其正確性以及奠定了米爾沃爾的成功基石。
以純技術流為主是十分危險的,場上不算門將,己方就有10個人,皮球隻有一個,球權分配就會是個大問題,沒有球員的狀態是不會發生起伏的,當技術頂尖的球員在狀態不好卻還過多霸占球權時,球隊的戰績就難以保證,同時也會讓場上球隊團結變得脆弱,這在一些技術流球隊中非常普遍,耳熟能詳的內訌大多都是一流技術型球員互相指責而起。
米爾沃爾在戰術流大框架下加強球員個人技術的提高,使得他們在戰術遭到限製時,能力發揮能在局部製造機會。
六七年後巴塞羅那歐洲封王,TIKI-TAKA威名遠播,這種戰術很新奇嗎?不,現在,過去,在西班牙,在加泰羅尼亞,TIKI-TAKA都一直存在著,而巴塞羅那是以TIKI-TAKA戰術為主,但如果沒有梅西這種一己之力改變戰局的世界級前鋒,巴塞羅那想單純靠戰術封王,不能妄下結論說做不到,但絕對會更加艱難。
今天格倫夏爾的出場,在左路就十分搶眼,其依仗的便是個人腳下技術。
但在拜仁慕尼黑這種對手麵前,要想靠球員個人能力來決定比賽,米爾沃爾陣中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人屈指可數。
格倫夏爾隻能說在局部有一定優勢,但越是靠近禁區,靠近球門,來到起腳射門有威脅的地帶,他就會遭遇極大的阻擋壓力。
拉爾森,內德維德,皮爾洛,或因球風,或因場上角色,也都很難突然爆發便解決了戰鬥。
現在在場上隻有一個人可以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場下還坐著一個人。
奧德裏奇賽前承諾下半場讓小羅上場,除了避免他在剛剛傷愈複出打首發帶來的可能舊傷複發,同時也是一種策略,拜仁慕尼黑的球員先跑個60,70分鍾,小羅再登場,體能優勢明顯,發揮起來效果會更好。
而場上頂在中鋒位置上的亨利,憑他這兩年在米爾沃爾的表現,奧德裏奇相信他絕對有能力改變戰局。
問題隻在於,靜態中亨利是麵對三後衛,身後又有雙後腰,他被夾在這狹小區域中,根本沒有發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