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對策時,希斯菲爾德忽而靈光一閃,他對巴拉克說道:“下半場,你打前腰。”
巴拉克一點兒也不意外,該進攻了,不進攻,主場窩囊地認輸嗎?
希斯菲爾德具體地安排戰術,他不可能隻是說巴拉克你去打前腰,然後就撒手不管,讓球員自己發揮,具體的戰術套路是什麼樣,進攻機會的創造源泉是什麼?這都需要他跟球員詳細地說明。
等希斯菲爾德說完他的戰術調整後,拜仁慕尼黑更衣室內一片死寂。
球員們表情怪異,眼神更是古怪。
拜仁慕尼黑變陣,4231,陣地戰增加一個固定的前腰接應點,可是,想靠這樣的變化提高擊敗米爾沃爾的概率,實在令人難以信服。
希斯菲爾德所說的重點,便是他們陣地戰打不成功,不要緊,巴拉克和一名邊前衛要形成聯係,對米爾沃爾的組織反擊進行迅速反搶,然後,另外的前鋒和邊前衛,隨時準備前插。
理論上是扼殺米爾沃爾的反擊,然後迅速製造進攻端最高威脅。
但從理念上來說,拜仁慕尼黑的球員感覺有點兒熟悉。
稍微一想,這才明白過來。
這他-媽不就是英國艦隊街鼓吹了一陣的“後腰前置”策略嗎?
之所以是鼓吹了一陣,因為米爾沃爾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裏,並不堅定地使用這一戰術,隻在虐菜的比賽中,加強壓迫式進攻才會用,因此這個技戰術運用就有了明顯的局限性,艦隊街吹得大家都吐了,這才偃旗息鼓。
可這個理念卻實實在在地開始深入人心,但推廣普及不了。
拜仁慕尼黑的球員想到了這戰術設計又是出自米爾沃爾,不,是出自奧德裏奇,大家心情變得複雜。
媽-的,開場用奧德裏奇的戰術打米爾沃爾,中場休息又用奧德裏奇的戰術?
這,這,這......
這贏了,有麵子嗎?
不過,這會兒不是顧忌麵子的時候,能贏,或者說不輸,才是最重要的。
球員們也都是身經百戰的老江湖,打米爾沃爾這種超一流的對手,他們自己肯定想不出好辦法,主教練的安排,還算靠譜,起碼是個聽起來能拚一拚的辦法,要是主帥隻鼓動士氣讓大家去上刀山下火海豁出命拚吧!
那跟著這樣的主帥,才真是沒前途了。
見招拆招,你得有對策呀,光靠喊口號有屁用!
拜仁慕尼黑球員放下思想包袱,將那些雜七雜八的念頭拋之腦後。
他們互相鼓勵一番,走出了更衣室,準備下半場的比賽。
在下半場比賽開始前,奧德裏奇坐在了教練席上,身邊的教練們在低聲交談,神情之中透著一股自信。
大家都迫不及待下半場快點兒開始。
看好戲!
希斯菲爾德依舊站在場邊,特意瞥了眼奧德裏奇,發現奧德裏奇安安穩穩地坐在那裏,也不跟旁邊的人說話,神態自若。
他心中想道:防反?一直防反下去嗎?
米爾沃爾這樣級別的球隊,鐵了心打防反,拜仁慕尼黑就算坐擁主場之利,恐怕也難有作為,而且再次丟球的風險非常大。
雙方球員摩拳擦掌,心中所思所想大致相同:你們等著!
“歐冠第二階段小組賽首輪,拜仁慕尼黑與米爾沃爾的下半場比賽現在開始,比分暫時是0:1,坐鎮主場的拜仁慕尼黑落後,他們肯定對這樣的比分不滿意,下半場,相信他們會全力進行反攻,之前三次交手,他們連續三次輸給米爾沃爾,今天若然再敗,則是四連敗了!”
看台上的拜仁慕尼黑球迷神色擔憂,不少人心中有個奇怪的念頭。
米爾沃爾,你他-媽太狠了吧!
99年時,兩隊曆史上第一次碰麵,歐冠半決賽兩回合,大家是各勝一場,然後點球大戰,拜仁慕尼黑贏了,米爾沃爾回家。
可是那一年,拜仁慕尼黑的歐冠之旅,他媽-的,沒有球迷想去回憶啊!
自那之後,2000年被雙殺,2001年決賽被擊敗,拜仁慕尼黑5次對陣米爾沃爾,1勝4負!
今天是第六次交手,若是再敗,米爾沃爾就四連殺拜仁慕尼黑。
足壇有複仇這一說法。
米爾沃爾99年點球惜敗給拜仁慕尼黑,之後相遇,米爾沃爾自然就成了複仇者,好家夥,這複仇簡直是沒完沒了!
但米爾沃爾不會一直是複仇者,2000年雙殺拜仁慕尼黑並最終捧杯後,複仇者的角色就變成了拜仁慕尼黑,01年決賽,拜仁慕尼黑複仇失敗,今天看起來,好像仍舊無法複仇成功。
隻是在拜仁慕尼黑球迷眼中,他們更覺得像是拜仁慕尼黑一直在被米爾沃爾複仇,因為拜仁慕尼黑從99年後,場麵上就一直處於下風,通俗點說:是被米爾沃爾按住狂揍!
所以,他們覺得狂獅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