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主帥奧尼賓德心底發顫,他在綠蔭世界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執教尼日利亞還是二進宮,上一次是在十幾年前,沒能帶領尼日利亞闖入世界杯而被解雇,今年帶領非洲超級雄鷹來與天下群雄一拚高下,尼日利亞沒能帶給世界多少驚喜,除了戰績,還包括他們的技戰術,本來,非洲的球隊就談不上技戰術有多麼高超,也自然被外界無法期待。
這是非洲球隊自身的局限性,足球人才匱乏,但凡有好苗子,都會迅速送到歐洲去發展,磨練成長起來後,再回到非洲報效祖國,但一支國家隊,整體水平不高,球員級別分布也有明顯落差,團隊技戰術實力能夠磨合成一個整體就殊為不易,想要有所突破,簡直是天方夜譚。
非洲的教練水平也自然無法與歐洲抗衡,奧尼賓德看到場上尼日利亞處於被動,自然而然就認為是奧德裏奇技高一籌,產生出敬畏之意。
他還沒有鬧清楚英格蘭隊究竟在耍什麼花樣。
那些射門機會,乍眼看去會覺得有運氣成分,但一次,兩次,三次,四次,英格蘭隊不斷地獲得機會時,事實就很清楚了,場上這幅混亂的畫麵,英格蘭自身卻能梳理有序。
當第19分鍾,主裁判布萊恩-豪爾對喬-科爾在邊路防守踢倒約波出示全場比賽第一張黃牌時,英格蘭解說嘉賓萊因克爾不解地說道:“是不是,有些過了?”
安迪-格雷與馬丁-泰勒短時之內都沒有搭腔。
萊因克爾說的“過了”,並非指主裁判出示黃牌,判罰尺度是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甚至,三分鍾前喬-科爾拉拽烏德澤的動作,就已經可以被出示黃牌警告。
這個“過了”,是指英格蘭隊的防守侵略性。
場上形勢,球員對抗,英格蘭隊看似非常暴力!
這種暴力首先源自速度。
並非進攻速度,而是防守局部的圍剿速度。
從後向前的進攻無非是三大方向,左中右,無論尼日利亞從哪邊進攻,英格蘭在中場屯重兵,甚至在由攻轉守時,前鋒線上看不到任何英格蘭球員的影子,可想而知,他們有6名球員是退守中場,加上後衛線的略微前提,再有尼日利亞進攻毫無新意容易被預判的出球線路,每每當尼日利亞的接球隊員還未碰球之前,英格蘭隊的局部圍剿之勢就呈現出來。
如狼似虎的英格蘭球員在局部防守時,對抗猛烈,特別是回追的隊員,幾乎就是衝著對方有球隊員猛撲過去,凶猛地下腳,對方稍有反應,必然有第二人上來再做出更穩妥與精準的搶斷。
而有時尼日利亞做一下調整,想要穩穩地控製皮球,讓節奏緩一緩,英格蘭球員貼身逼搶的動作略顯粗野,連拉帶拽,因為肯定不涉及戰術犯規,對方沒有明顯的進攻良機,主裁判不好在動作不出格的情況下出示黃牌,但忍耐總歸會有限度,喬-科爾的黃牌便源自於此。
英格蘭隊粗野的球風,極為暴力。
這讓人第一時間看到時無法理解。
犯得著嗎?
英格蘭隊已經提前出線了啊!
在普羅大眾認知中,這樣粗野,小動作不斷的防守,首先行為是卑劣的,畢竟足球,應該用腳踢,隱蔽地用手去拽拉對方,算什麼英雄好漢?
再者,就算有球隊被逼到了這份上,那肯定是生死大戰,寸土必爭,情有可原。
但英格蘭這麼踢,真不知道他們圖什麼,還容易激怒對手。
想要穩當地獲得小組第一,隻要打得保守些,悶平也行,7分肯定是小組頭名了。
偏偏英格蘭就讓所有觀眾的預測落空,他們踢得極為奔放與野蠻,尼日利亞這幫悍將都有些吃不消。
萊因克爾的疑惑,興許是所有觀看這場比賽球迷的疑惑。
安迪-格雷與馬丁-泰勒之所以沒立即接話,因為他們解說了奧德裏奇執教生涯70%以上的比賽。
他們知道這位在戰術造詣上以冷酷睿智井井有條著稱的少帥,絕不會允許球隊去踢一種“亂糟糟”的足球。
看不到奧德裏奇在場邊爆發出不滿的情緒,甚至,少帥極為平靜,似一切盡在掌控中,而當魯尼飛奔回來一次鏟球動作做出時,才看到了少帥發飆,指著魯尼大聲嗬斥,不知道說了什麼,不過魯尼在下一次防守時貼身逼搶把對方逼出了邊線,卻得到了少帥的鼓掌讚賞。
顯而易見,少帥怒的是魯尼不負責任的放鏟,卻對魯尼奮力回追逼搶破壞對方進攻,甚至在邊線,有個明顯的推撞動作卻不生氣,反而表揚。
那麼,英格蘭今天這麼踢,是少帥首肯的,而且絕對是出自他的計劃。
這個發現讓英格蘭的解說員摸不著頭腦。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按理來說,少帥的追求應該是一步一步往上,放在足球世界,便是華麗的,水銀瀉地的,陽春白雪的攻勢足球,今天倒了過來,英格蘭變得粗野,暴力,甚至,肮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