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的等待,夢想即將成真!”
“麥克馬納曼金球致勝!三獅軍團挺進橫濱!”
“一朝氣吞萬裏如虎,英格蘭動則九天之上!”
......
戰報紛飛,英巴大戰傳揚四海,對兩隊評價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巴西打出了攻勢足球的巔峰,雖敗猶榮,有人認為英格蘭下半場靠拖延與犯規戰術進入加時賽進球致勝勝之不武,有人認為英格蘭連挫南美雙雄,實用主義的防反將成足球未來主流,有人認為......
足球往往就是這樣,不是踢得最好看的,不是踢得最符合更多人價值觀的就必須贏!
無冕之王的荷蘭能贏了天下數不盡球迷的心,卻拿不到一座大力神杯。
風口浪尖之上的球隊,無論是贏是輸,都逃不出有人在左邊揪著耳朵痛罵,有人在右邊捧著臉頰仰慕癡迷。
當一支球隊有著明顯的轉變時,就最容易突顯出主教練,這種轉變最直觀的是戰績,其次是技戰術,常勝將軍即便換了技戰術,但隻要還在勝利中,主教練的作用便不顯山不露水,但球隊由強變弱,由弱變強,戰績的起伏,將是主教練最容易成為焦點的時候。
從前英格蘭略顯刻板的442,戰績也始終高不成低不就,主教練是誰?似乎很少能被外界所銘記。
而現在的英格蘭,不光是戰績扶搖直上,技戰術打法更是充滿著全新色彩,奧德裏奇沒辦法不被外界關注,沒辦法不被吹捧或抨擊。
抨擊他的人,無非是少帥也變得功利,也變得隻能龜縮,甚至不要臉地讓球員用粗野的犯規,為人不齒。
讚賞他的人會剖析英格蘭與巴西的較量中主教練做出的努力,無論是上半場的平分秋色,還是最後致勝進球的大氣磅礴,都為人所津津樂道。
這就是明顯的奧德裏奇色彩,少帥風格。
不一定是固定在防守或進攻的框架中,但總有出人意料的地方。
整體防反已經成為外界熱議的話題,其中反擊套路中的靈活變化,變鋒使用,還有也許再也不會出現的9人過半場的傾力一擊,總之給足了擁戴者與抨擊者理論的依據。
麥克馬納曼成為了英雄,英倫足球節目聲勢浩大地分析加時賽打進進球的那次進攻,結合奧德裏奇加時賽前與全隊球員腦袋湊在一起布置戰術,不用找奧德裏奇確認,外界都知道如此驚天大手筆,必然源自那時的部署。
各路球評家,名宿紛紛站出來吐沫橫飛地講解分析,似乎說的玄而又玄,像是這次進攻無論從機會出現,發展,結束,整個過程包含了天時地利人和雲雲。
倒是英格蘭橄欖球國家隊的主帥伍德沃德簡潔明了地道出其中精髓,令外界看客頗有一股撥雲見日的感覺:“如果將英格蘭最後那次進攻當做在看橄欖球比賽,足球變成橄欖球,球員用腳而不是用手,理解起來不就簡單很多了嗎?奧德裏奇-霍爾或許應該考慮轉行當一位橄欖球教練,我相信他也一定能夠獲得巨大成功。”
有心人聽一聽,覺得還真是這個道理。
跑位,吸引,擾亂,前排遮風擋雨兼掩護擾敵,後排進攻從容有序,瞧準機會一錘定音。
隻可惜,這終究是足球,沒有教練會去效仿這次進攻的套路,橄欖球有中斷,排好進攻防守組從靜態開始,足球,除了45分鍾一停,其餘時間裏即便比賽被中斷,也不可能讓雙方陣型回歸原始靜態,在流動的比賽中,咋可能每次進攻做到像橄欖球那般瘋狂投入進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