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30日,華燈初上時,德國隊與英格蘭隊在橫濱國際體育場登場亮相,進行本屆世界杯的冠軍角逐。
當以科裏納為首的裁判組領銜雙方球員入場時,奧德裏奇手負身後昂首挺胸,麵帶一絲笑意。
現場看台歡聲雷動,英德雙方球迷助威聲震徹天際。
“為期一個月的世界杯終於來到了最後一場巔峰對決,36年前的世界杯決賽,正是英格蘭與德國,36年後,兩隊再次在世界杯決賽中碰麵,相信這一幕,會讓36年前見證英格蘭捧杯奪冠的老球迷熱淚盈眶,36年啊,對很多人來說,就是半輩子的光陰,再次看到英格蘭隊站在世界杯決賽的舞台上,怎能不淚流滿麵呢?”
“馬丁,你別煽情了,瞧瞧英格蘭的少帥,26歲的他,就算早生十年,他也看不到本土奪冠的情景,瞧瞧他,現在明顯在笑,很自然的笑容,肯定又會上艦隊街娛樂圈報紙的頭條了。”
“哈哈哈,可以理解,可以理解,英格蘭隊主教練的位子不好坐,壓力向來很大,又有艦隊街天天盯著,輿論壓力更大!奧德裏奇-霍爾可以問心無愧,可以放下所有壓力,他打造的英格蘭,注定將永久地留在英格蘭球迷的心中!”
“加裏,說說本場比賽具體看法吧?你一定會說霍爾會有辦法對付德國隊,對吧?就像世預賽,也就是半年多以前,我們不就在慕尼黑把德國隊給屠殺了嗎?這半年多時間,德國隊其實沒有明顯的改觀或者說提升,而英格蘭卻在飛速進步中。”
萊因克爾遲疑了一陣,反而憂心忡忡道:“如果沒有世預賽那場比賽,我會說英格蘭贏麵很大,德國人也有自己的驕傲,他們沒有切身體會,不會因為瑞典,阿根廷,土耳其等等這些球隊的失敗便對英格蘭高看一眼,可是,正因有了世預賽主場的慘敗,沃勒爾怎會不小心謹慎呢?而且,還有巴西的前車之鑒。”
“巴西?巴西怎麼了?”
“巴西那麼華麗強大的進攻,都沒能拿下英格蘭,雖說重來一次,可能英格蘭會輸,但英格蘭就是在四天前贏了,德國隊能打出巴西隊那樣的攻勢嗎?肯定打不出,也就是說,他們肯定不會再去主動進攻,我擔心,他們可能會像90年的阿根廷,決賽死守,偷英格蘭的反擊。”
“防反打防反?看誰出錯?看誰攻防轉換能力更強?這倒是有可能,不過德國隊缺少了巴拉克,我對他們的進攻真無法高看一眼,缺少了大腦,實力大降啊。”
奏國歌結束後,解說員介紹了雙方的首發名單。
英格蘭首發4321.
門將:希曼。
後衛:菲爾-內維爾,坎貝爾,索斯蓋特,阿什利-科爾。
後腰:貝克漢姆,哈格裏夫斯,蘭帕德。
前腰:麥克馬納曼,斯科爾斯。
前鋒:歐文。
德國首發352
門將:卡恩。
後衛:林克,拉梅洛,梅策爾德。
中場:弗林斯,施奈德,哈曼,傑裏梅斯,博德。
前鋒:克洛澤,諾伊維爾。
看一支球隊紙麵實力強不強,首先是球員個體實力,其次看位置分布球員的能力,搭配整體的合理性。
征戰本屆世界杯的德國隊為何不被看好?首先這支球隊首發11人,除了卡恩之外,並沒有世界級球員,也隻有巴拉克是打著打著成了世界級,沒有巴拉克扛著德國隊的攻防體係向前進,沒有他8進4和半決賽的兩個進球,德國隊走不到決賽,並且還要多虧卡恩在後麵天神附體的表現,而其他球員,像施奈德都隻能算作一流球員,卻絕不到世界級。
而球員各個位置的分布,德國隊也算倒了血黴,首先中後衛的位置,諾沃特尼,沃恩斯,雷默先後受傷,前麵兩人是直接沒報名來世界杯,雷默決賽前就打了45分鍾的比賽,這不,便宜了米爾沃爾小將梅策爾德搭上了順風車,成了德國隊的主力後衛,而另一位中後衛拉梅洛本是中場球員,硬是被沃勒爾拉回來臨時打中後衛,弗林斯也是中場球員,卻被安排在邊路,時不時要幹邊後衛的活兒,這就有種東拚西湊的感覺了。
而占據國家隊主力的球員,技術才華型的球員真是鳳毛麟角,施奈德在米爾沃爾打邊後衛早有年頭,不敢說在歐足壇去爭三甲,但右邊後衛這一位置,論及攻防綜合能力,肯定能進前十,但他還是被沃勒爾推上去打邊前衛,甚至偶爾要客串邊鋒,為啥?
沒人啊!
單論腳下技術能力,德國隊場上有誰比施奈德更強?找不出來!
可見德國隊這一時期人才斷層有多麼淒涼,這問題德國足壇的大佬們早就看出來了,也開始醞釀改革,這才有十年後德國隊的中興輝煌。
隻看今天的首發實力對比,英格蘭的確當得起奪冠熱門,論及才華,斯科爾斯,麥克馬納曼,歐文,小貝等等,不說實力絕對蓋過對方,起碼多樣性,全麵性,就要比德國隊更強,後防體係也很完整,該是中後衛就是中後衛,該是邊後衛就是邊後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