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西下半場的邊後衛防守明顯收緊禁區。
並不算新鮮的變化。
內外兩線,切爾西的邊後衛最多最多隻能封住一條,米爾沃爾削弱了中路進攻,切爾西便放邊路給對手,若然是傳中球,少了內德維德前插禁區威脅,亨利本身頭球能力慘不忍睹,反倒不是他們所忌憚的。
傳統上這麼做還是會有很好效果的。
可是米爾沃爾現在何止是兩翼齊飛?
簡直是邊路四線衝擊!
聽起來有些難以理解,邊就兩個邊,哪裏有四條線?
可是在看比賽的很多專業球評家,已經在反複思索全局時意識到了米爾沃爾邊路進攻的變化。
同邊不同軌!
也就是米爾沃爾的邊後衛與邊鋒,從來不會在同一條軌道上。
兩個邊鋒,兩個邊後衛,內切與套邊,同時會有三個半人,兩名邊後衛中有一人不會徹底衝殺到最前線,根據進攻所在的一側而進行調節切換。
小羅內切的話,阿什利-科爾肯定套邊,反過來也是,對應在另外一條邊,同樣如此。
如何完成這樣的邊路壓迫,取決於邊後衛的素質與邊鋒閱讀比賽能力,邊鋒主動進行第一步,若套邊,身後的邊後衛將轉化為變鋒直切對手禁區肋部!邊鋒若內切,邊後衛將飛速套邊形成策應點。
總之,米爾沃爾的邊後衛與邊鋒,這場比賽不會同時出現在一條相同軌道,或是戰術作用相同的位置上。
布裏奇與約翰遜雖然收緊禁區,可主要防範的對手還是拉爾森與小羅,於是當米爾沃爾的邊路壓迫產生人數在最前線的一定均衡時,他們仍舊可以在狹小範圍內進行衝擊。
隻是,施奈德和阿什利-科爾,終究不是前鋒,他們成為邊鋒切入禁區肋部,完成射門的質量不能與正印前鋒相提並論。
在60分鍾之前,米爾沃爾在短短15分鍾內完成了6次射門,其中阿什利-科爾就完成了3腳,施奈德1腳,隻有阿什利-科爾的射門有一腳命中球門範圍內,另外3腳射門都飛上了看台。
可是進攻威脅一目了然,米爾沃爾的邊路風暴將對手恐嚇驚駭地無以複加。
格雷米不由自主地開始收入禁區,德塞利也發揮經驗開始自由補位,防範米爾沃爾的邊後衛神出鬼沒或與邊鋒換位地衝擊他們的禁區。
第62分鍾,奧德裏奇在場邊進行換人,他摟著C羅納爾多的肩膀,給他簡單地說清楚上場後的任務,C羅納爾多並不會像其他球員那樣頻頻點頭,直到最後才會說句明白。
“本場比賽奉送了3次助攻的拉爾森被換下場,替換他的人是葡萄牙天才C羅納爾多,客隊球迷在斯坦福橋看台上紛紛起身鼓掌致敬,拉爾森配得上這些掌聲,他今天的表現無可挑剔,如果能有一個進球,那就太完美了。”
拉爾森與C羅擊掌進行換人,奧德裏奇也與下場的拉爾森拍了下手掌。
新賽季開打之前,奧德裏奇就與拉爾森進行過談話,球隊本賽季會減少他的出場次數,基本上派他出場的比賽,都是中上遊實力的對手或是重要比賽,其他的比賽,都會由C羅來打首發,而且,像今天這樣,60多分鍾將他換下,可能不會是偶爾為之,因為他畢竟馬上32歲了,奧德裏奇對於球隊全隊防守的要求,是需要非常過硬的體能,拉爾森肯定無法堅持完90分鍾的,除非,他們在比分安逸時去主動消磨比賽時間,讓比賽部分時間變成垃圾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