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布裏硝煙彌漫,看台上軍歌嘹亮。
隨著比賽時間推移,溫格的眉頭越皺越深。
米爾沃爾對阿森納的進攻限製非常成功!
研究對手的工作主要靠什麼?
陣型?球員?
一個技戰術體係究竟是怎麼在運轉的?
有一點是最為關鍵的。
那就是球員的無球跑動,而不是球員打什麼位置。
就像外界隻能說亨利是前鋒,卻無法明確定義亨利是什麼類型的前鋒,他活動範圍太大了,他的活動軌跡看似無規律可循,而他過去每個賽季進球與助攻數都上雙,平均下來進球數20+輕而易舉,助攻數隻有一個賽季沒有突破20,那就是上賽季。
盡管數據上內德維德表現不如亨利,可戰術作用中,內德維德仍舊不可或缺,無法替代,因為內德維德的“間接助攻”是隊內僅次小羅的。
阿森納陣中,這樣的人物,便是博格坎普。
今天與半個賽季前交手最大不同點在哪裏?
在針對性盯防博格坎普上,米爾沃爾取得了突破性進步。
源自阿隆索的成熟。
無論阿森納如何打進攻,阿隆索的主要任務就是閱讀對方進攻發展軌跡,然後切斷阿森納隊員與博格坎普的聯係,博格坎普策動攻勢,讓前場進攻變得清晰,這是他最大的威脅。
無論是永貝裏在右側,維埃拉從後助攻上來,或者皮雷在左側,甚至範布隆克霍斯特助攻上來,阿隆索都要封鎖阿森納有球隊員與博格坎普之間的直線傳切線路。
中路維埃拉助攻上來,有內德維德對抗逼搶。
邊路進攻,則有邊後衛緊跟著。
倘若伊布回撤接應,德羅西也會如影隨形。
上半賽季讓對方衝垮了後腰線,實際上就是阿隆索無法限製住博格坎普的作用。
四個多月的時間裏發生了什麼?
阿隆索與博格坎普之間發生了什麼具體變化?
阿隆索在成長,身體,經驗,技術,意識,各個方麵都在飛速成長,其中身體可能是最慢的,但也是上升期。
而博格坎普同期,即便沒有進步也沒有退步,卻也使得兩人在一對一,或者說貓鼠遊戲中的差距被縮短。
尤其是,這是收官戰,這是激烈征戰一個賽季,一個球員的體能經過賽季前儲備,賽季中期連續征戰,到了賽季末快要油盡燈枯,強弩之末的臨界點階段。
這方麵,阿隆索的優勢就很明顯了,絕不是35歲的博格坎普能夠比擬的。
球場很大,米爾沃爾主動進攻,給予對方的空間也很大。
博格坎普不像齊達內那樣會回撤很深,仿佛擁有足球控製欲地從中後場組織再自己插上進行進一步的組織策應。
博格坎普會在前場發現空當,然後出現在空當位置,等待隊友的傳球如期而至,然後他再進行下一步的進攻策動。
阿隆索的任務當然不可能是追著博格坎普跑,那樣是最愚蠢的防守方式,防守球員去追進攻球員,追的上嗎?
隨便一個兩個急停轉身,節奏差就會丟掉緊追的目標。
阿隆索所做的就是審視阿森納的進攻方向,留意博格坎普的位置,哪怕博格坎普出現在空當上,不要緊,阿隆索隻要在皮球與博格坎普傳遞的直線路線上形成阻截便可。
有了他的防守站位阻截博格坎普拿球,導致了博格坎普縱然開賽後回撤防守位置不深,可博格坎普還是需要大量,超量的無球跑動來擺脫封鎖線!
這是一種防守,也是一種消耗。
而米爾沃爾在10分鍾過後的進攻策略,也發生了變化。
既然對方開場後主場優勢被打消了一部分,全員進入比賽狀態,米爾沃爾則要掌控比賽節奏。
在米爾沃爾進攻時,他們在中場形成巨大控球優勢。
小羅從來不會呆待在鋒線上,他是從後向前衝擊的。
因此,小羅的進攻起始位置往往是剛過中場的偏左地帶。
小羅,內德維德,再加上阿隆索,還有兩個邊後衛,他們在中場的傳控,一開始會將阿森納的陣型撕裂!
迫使永貝裏,皮雷,不得不參與到後場的防守中,而且不能在中場無序地追逐皮球來回跑動,那隻是被當做猴子在戲耍。
緊接著,阿森納還需要中路前場有人回撤防守,但也不能兩個前鋒都回來防守,為何?
如果都撤回來了,即便搶下球又怎樣?
第一時間打不出縱深,變成層層推進,米爾沃爾巨大的中場人數優勢,使得米爾沃爾在回撤時絕對要比他們快,他們也就沒有威脅了,畢竟伊布和博格坎普,現在都不具備一人帶球直接衝破米爾沃爾後腰線與後衛線兩個層次防守的單兵能力。
在這樣的壓迫中,博格坎普必須回撤參與防守,這會進一步消耗他的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