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沃爾這套進攻戰術,是在新年之後,也就是5個月前就進行演練,並不是訓練中的重點,每個星期隻會刻意強調一兩堂訓練課。
沒有完全參觀過米爾沃爾一個大周期訓練的人,是無法明白奧德裏奇如何在激發天才球員,還有強化球隊防守的。
他會讓防守球員擺出各種各樣難以想象的堅實防守體係,防守人數可以比進攻人數多,防守球員可以擺大巴,防守球員甚至可以在體能占優情況下變成自由人隻為盯死一個關鍵進攻球員。
他的訓練是無序的,這個無序是指套路,無論進攻,還是防守,他不會畫出一個線路來讓球員照搬去演練,那樣死板的訓練,不但是沒用,而且早已過時。
所以哪怕他的弟子,特別是才華橫溢天賦異稟的進攻球員,他們會覺得在奧德裏奇手下訓練是接受地獄考驗,可是,他們從不會感到枯燥,總會有新的難題等待,考驗,錘煉,激發他們!
同理,磨練防守球員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利用“被動越位”,米爾沃爾早已有這個進攻能力,不像這個規則出現後,很多爭議判罰是偶然出現,並非進攻方刻意為之,米爾沃爾可以將其變成自身進攻的一種手段。
隻不過在英超,在歐冠之前的比賽中,他們很少會遇到這樣的場合來使用,說白了,是沒有球隊能完全限製住他們進球!
也隻有在今天被對手逼得快失去耐心時,小羅突發奇想,幹脆碰碰運氣試一試。
因為小羅發現了一個關鍵點。
一個可能奧德裏奇看在眼裏還未曾去主動利用,而穆裏尼奧賽前部署時卻未考慮到的因素。
那就是波爾圖的後衛線,多數時候是根據防守壓力來進行移動調整,而這個壓力的幅度,並不大。
嚴格來說,穆裏尼奧不是“擺大巴”的代表教頭,他是實用主義者,是功利主義者,但這並不等於擺大巴!
現在波爾圖,功利,實用,注重防守,卻還沒到真正擺大巴的境界。
他的防守理念與米爾沃爾其實很相似。
以意大利鏈式防守為核心,卻並不將防區固定在門前35碼區域內。
而且要擺大巴,他的進攻球員必須進一步減少!
道理很簡單,不是每一次進攻,你都絕對能打成的!
也不是每一次進攻,你的進攻球員上去了都能比對手反擊推進速度更快地回防!
假如在一次進攻中,你殺上去了4名球員,而對方打了反擊,後場隻有6名球員,怎麼擺大巴?
今天的波爾圖,反擊中必須要上前的是德科,德爾萊,馬尼切,阿列尼切夫,他們不會隻依靠某一個球員,或兩個球員來妄圖敲開米爾沃爾的城門。
所以穆裏尼奧的球隊並非擺大巴,在切爾西,國際米蘭,皇家馬德裏,也許有那麼幾場比賽是采用了極致防守,看上去是大巴車,但是,不能用幾場比賽來判定教練的固定風格,那是斷章取義,太過片麵。
或者說來對比的話,迪馬特奧執教切爾西,率領切爾西奪取歐冠的時候,那是徹頭徹尾的擺大巴,因為前麵隻有一名前鋒,後場防守幾乎都縮入了禁區,有進攻機會時,幾乎看不到有切爾西球員往上衝到前場,可穆裏尼奧執教切爾西或國際米蘭時,進攻時,至少能看到3,4名球員,4231或433陣型,前麵的球員必定衝上去的,更別說能讓麥孔成為當時世界級的邊後衛,真正的擺大巴,邊後衛是不助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