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德裏奇在裏斯本光明球場的更衣室內外發火很快便傳揚出去。
這就是無法控製情緒的代價。
《太陽報》危言聳聽三獅軍團更衣室內部發生巨大裂痕。
《鏡報》則針對這一事件做出了深度分析。
打了標題“曼聯92班該肩負起國家隊重任!”
文章分析了英格蘭與法國的大戰,在賽後點評中給予了傑拉德,歐文,哈格裏夫斯,阿什利-科爾等球員很高的評分。
而曼聯92班的球員則得分不高。
其中斯科爾斯最高分,隻有合格分數。
認為斯科爾斯狀態平平,表現缺乏亮點。
加裏-內維爾因防守端在下半場防守亨利顯得吃力,進攻端的助攻表現也不突出,成為了英格蘭全隊最低分的人物,比他稍微好一點的是小貝,對小貝的評語隻有一句:如同他少了新式發型,整個人在球場上變得平庸。
全場比賽的點評言辭鋒銳,不留情麵。
“如果法國隊不是衛冕冠軍,英格蘭隊的勝利有什麼可驕傲的?法國隊多人狀態低迷,隻有齊達內用精湛球技令人眼前一亮,更別說皮雷可笑地被安排打右邊路,法國隊老邁的防線麵對英格蘭年輕的衝擊力難以保持長時間平穩,傑拉德,蘭帕德兩個人就覆蓋了己方禁區到對方門前的所有區域,毫不誇張地說,正是這兩員悍將用超常的體能拖垮了法國隊的防守,最後,傑拉德打出了他在國家隊最精彩的一場比賽!可是,在索斯蓋特確定傷退歐洲杯後,英格蘭隊隊內資曆最深,年齡最大,更應該肩負起國家隊重任的球員是誰?不正是曼聯引以為傲的92班球員嗎?內維爾,斯科爾斯,貝克漢姆,是時候他們來撐起英格蘭的脊梁,帶領英格蘭隊昂首前進,但剛剛正式成為隊長的貝克漢姆遭到了霍爾爵士的不滿,看過比賽的球迷一定會記住了傑拉德,歐文,中後場瘋狂奔跑的哈格裏夫斯,上下穿梭的阿什利-科爾,還有屢屢在前場串聯進攻飛速回防的蘭帕德,但是,誰會記住貝克漢姆?興許人們隻為了欣賞他那一腳美妙的弧線傳中,可,霍爾爵士要的不是這些,貝克漢姆如果不能恢複到兩年前世界杯上的狀態與態度,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大膽的設想:他會被霍爾爵士剝奪隊長袖標,並將他踢出首發陣容!”
《泰晤士報》則直接無視了英格蘭更衣室的“矛盾”。
撰寫戰報點評的大衛-米勒隻用一句話說明了一切。
“沒有球隊的更衣室是永遠不存在爭論與矛盾的,英格蘭也不例外,隻要霍爾爵士在,英格蘭隊的更衣室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即便有爭吵,也會是積極的效應,人們大概忘記了主帥本身就有權力批評表現不佳的球員,如果霍爾爵士不批評球員的話,這才是真正的隱患!”
大衛-米勒更傾向去挖掘英格蘭隊在歐洲杯亮相後的技戰術變化。
“在麥克馬納曼退出國家隊之後,英格蘭隊的個人突破能力有了明顯下降,為了應對這個變化,霍爾爵士啟用了傑拉德,輔以中場的蘭帕德,斯科爾斯,貝克漢姆,利用他們奔跑範圍廣,防守能力較強的特點來實施對對手更強勁的防守壓迫!兩年前英格蘭隊重點防守區域是在中後場,現在則是向前推移到了中場,這樣做的好處是隻要在中場斷球,英格蘭能在最短時間內將進攻打到進攻第一線,令對手的反應時間,布防時間再次縮短,進攻更多依靠球員的後插上,短時間內的爆發力衝擊對手的防線,而不再依賴個人突破,這個體係是非常清晰的,鋒線最前麵的歐文,身後是傑拉德,再往後,有蘭帕德,給他們輸送炮彈的球員也分布合理,右路有貝克漢姆,中路是斯科爾斯,左路依靠阿什利-科爾,英格蘭隊的打法比起兩年前更加簡單直接,邊路傳中又回到了我們的視線中,但細節之處的運用還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傑拉德,蘭帕德沒有前插空間時,英格蘭從不會邊路傳中......”